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中国历史全景>中国历史朝代

汉朝

发布时间:2017-05-14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汉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使中国帝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西汉的二百余年间,在中国持续了近二千年的专制政治制度得以确立。而“汉族”这一称谓也与西汉政权对天下政治形势的基本确定有关。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一、刘邦创汉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刘邦手下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了雍、塞、翟三地,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楚汉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项羽履约,率兵东归。刘邦毁约,带兵猛追,由此开始了刘邦对项羽的歼灭战。汉高祖(公元前203年)十二月,项羽兵败垓下,不肯渡江,举剑自刎。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诸侯王都上疏请求尊奉汉王为皇帝。于是刘邦在汜水(今山东曹县附近)之阳即皇帝位,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高祖。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三千沛县子弟抗秦,并建立了汉朝,是中国第一个“以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的皇帝。

       刘邦创建汉朝后,尊奉王后吕雉称皇后,太子称皇太子。初期建都洛阳,不久迁都长安。刘邦能称帝创汉,并非全靠天运。他与群臣在洛阳南宫聚宴,说出了自己能得天下的原因。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千万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杰出人才,我能任用他们,就得了天下;项羽仅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最终败在我手下。”所以说,知人善用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二、吕后干政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在长乐宫,同年,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时,年仅17岁,加之生性仁弱,朝中大权被操纵在太后吕氏手中。

       吕后在政治上的发迹,应当说是始于诛杀异姓王。史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氏力”。高祖出征异姓王时,吕后居京师,开始参与朝政。她策划阻止刘邦废太子,左右讨伐黥布的军事部署,干预刘邦身后将相人选的安排,并逐渐培植亲信党羽,形成一股势力。

       吕氏首先对她的情敌兼政敌——戚夫人下手。刘邦因刘盈仁弱,多次欲废他而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后因吕后与众大臣反对作罢。吕后掌权后,将戚夫人斩去手足, 挖去双眼,喝了哑药,再扔到猪圈中,称之为“人彘”。同时又将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刘如意召进京城毒死。惠帝见其残忍,自己无能为力,遂日以饮酒为乐,国家大事由吕后说了算。不久,吕氏又欲毒死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因刘肥警觉,幸免于难。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惠帝病死。惠帝无子,吕后立少帝,由吕后临朝称制。四年后,吕后又废少帝,立恒山王刘弘为帝。

       吕后当政后,首先排斥朝中老臣,欲立诸吕为王。她征询大臣们的意见,由于当时吕氏大权在手,阻止无益,为保全刘氏天下,陈平、周勃等人均表同意。吕后又罢免了右丞相王陵的职务,王陵遂谢病免归。吕后封吕氏共4王6列侯,同时,对刘氏宗族中不投靠自己的则肆意杀戮。首先被杀的是赵王刘友。刘友原封淮阳王,吕后毒死赵王如意后,迁之为赵王,并将吕家女儿许配给他。赵王不喜欢,吕后遂召他来京幽禁而死。刘友死后,以梁王刘恢为赵王,以吕产女为其王后。不久吕后又派人杀燕王刘建之子,夺其国。

       吕后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刘氏家族和重臣元老们的恐慌,权力之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这时诸吕擅权用事,朱虚侯刘章有气力,尝入宫侍太后宴,借行酒令杀吕家人。自此之后,诸吕皆畏朱虚侯。在这场剪灭吕氏集团的斗争中,陆贾起了重要作用。丞相陈平在陆贾的劝说下,与太尉周勃结下了深厚的交情。陈平又使陆贾游说朝臣公卿共同对付吕氏集团。公元前180年,吕氏病重,临终前命令吕禄掌握北军,吕产掌南军。吕氏死后,诸吕欲诛功臣以绝后患。“先下手为强”,齐王刘襄首先发难。吕产派大将灌婴迎击,灌婴至荥阳,按兵不动,准备与刘襄及诸侯联合,共击诸吕。与此同时,在长安的陈平、周勃等也采取了行动,形成内外夹攻之势。但吕氏集团仍控制南、北军,太尉周勃用计假借符节,进入北军,夺得统军大权。朱虚侯诛杀了南军首领吕产,并遣人将诸吕不论男女老幼一齐处死,把吕氏集团彻底消灭。

       吕氏集团被一网打尽后,陈平、周勃等商定,迎立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为帝,此为汉文帝。汉朝政权自惠帝以来,几经易主,内依朝臣,外靠宗室,至此稳定下来了。

三、文景之治

       西汉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至文帝、景帝时,进入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时期。“文景之治”与后来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一样,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历来为史家所称道。而“文景之治”,作为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次盛世,被称为“第一个黄金时代”,它为汉武帝时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汉初年,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加上连年的战争,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连皇帝都不能用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王侯将相只能坐牛拉的车,一般百姓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用黄老学说,实行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措施,使社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帝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针对这一情况,文帝多次下诏强调农业是天下之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必须重视农业生产。为了发展农业经济,文帝多次劝农桑。他还以身作则,亲耕籍田,以表示对农业的重视,并下令,凡从事农业生产有成绩者,即举为“力田”,免除其徭役。文、景帝时,还开放山泽禁苑给贫苦农民耕种,奖励生育,颁布赈贷鳏寡孤独、尊礼高年的法令。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文景时期,施行“约法省禁”,废除了秦以来的严刑苛法,如诽谤妖言法、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都减为答刑;这一时期的官吏,断狱时也都从轻处理,不尚严苛,每年全国犯法的人不过数百。到景帝时,还把笞刑数量大大减少,因此天下太平,“刑罚罕用”。

       文景二帝提倡节俭。汉文帝欲修建露台,约需黄金百两。他一计算,相当于上等人家十户一年的生活费用,于是就取消了这一计划。在他统治的23年中,“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此外,文景时期,对待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尽量避免诉诸武力,以和为贵;对强敌匈奴仍采取“和亲”政策。

       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据史书记载,那时国家无事,非遇水旱灾害,则人们人给家足,都市乡间粮仓都满,新谷子压旧谷子,府库余钱多不胜数,由于长期存放,穿钱的绳子都烂了。一般的乡间街巷都有好马,那时人出门参加聚会,骑母马的人会受到耻笑。一个强盛而富庶的西汉帝国在亚洲大陆出现,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并不为过。

四、武帝开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一举占领河套地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由于戍军被调往内地镇压起义,匈奴趁机又把势力深入到河套地区。汉初,匈奴犯边,高祖亲率大军迎击,结果被困在平城白登山,七日七夜才解围。汉初由于无力与匈奴作战,只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帝以后,匈奴犯边日益加剧,文帝和景帝对抵御匈奴侵扰也作了准备。

       武帝时,由于国力空前强盛,反击匈奴条件成熟了,遂于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其中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127年,武帝派卫青、李广率兵出云中,采用避实就虚战略,对河套以南匈奴军进行包围,匈奴败走。西汉收复河套地区,置朔方、五原郡。

       第二次是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大获全胜。同年夏,霍去病再次西征,俘匈奴军3万人。此战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第三次是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远征,大败匈奴, 凯旋而归。自此,匈奴衰落,无力南下,使北部边境得到进一步开发。

       这样,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武帝开边,对中国疆域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我国形成了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北自贝加尔湖,南迄南海这样辽阔的疆域,使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的东方。

五、绿林起义和东汉建立

       在王莽统治的10余年间,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再加上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处境十分悲惨。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相继爆发农民起义,最后汇成声势浩大的绿林和赤眉大起义。

       起义军的节节胜利,使王莽惊恐万分。公元23年,他派大司徒王录、大司空王邑率精兵40万,号称百万,进攻起义军。起义军和官军在昆阳展开了决战。当时昆阳城内义军仅八九千人,敌我力量悬殊,他们一面坚守阵地,一面命刘秀等13人闯出重围搬救兵。起义军里应外合,结果大败莽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大捷。这次战斗,从根本上摧毁了王莽的主力,王莽在各地的统治很快土崩瓦解,只剩下长安和洛阳两城了。

       刘縯被杀后,刘秀极力克制自己,避免与刘玄冲突。公元23年,刘玄派刘秀到黄河以北招抚义军。刘秀到河北后,得到当地地主阶级的支持,并利用分化、利诱等手段,收编了河北义军,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河北站稳了脚跟。之后,刘秀便派军南下镇压义军,并着手建立政权。公元25年,刘秀在鄗称帝,建元建武,不久移都洛阳。此后,又经过10余年的时间,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新莽末年爆发的绿林、赤眉起义,经过10年的斗争,最终推翻了王莽的残暴统治。但是,义军在高举反莽旗帜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因此被豪强地主所利用,成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六、群雄逐鹿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建宁元年(168)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同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导致了184年的黄巾起义。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

       汉灵帝死后,刘辩继位,史称少帝,汉灵帝皇后何氏为太后,一切政事取决于临朝称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何进。随后不久,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终于结束戚宦之争。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位于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江东的孙权;位于荆州的刘表;位于益州的刘璋等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汉朝皇帝此时已经是空有名分而无实际了。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三分之势逐渐形成。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后,子曹丕袭位,十月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而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沿用汉国号的政权,史称蜀汉。

七、投笔从戎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搬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因为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无知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一条:秦统天下
下一条:三国鼎立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