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中国历史全景>中国历史朝代

西周

发布时间:2017-05-14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

一、周礼

成王方鼎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数量也有差异。

       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二、周公辅佐成王

       周公原名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病死后,辅佐周成王,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代理天子职权,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给“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武王执政后,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政权。灭殷第二年武王病死,其子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旦摄政。王室贵族心怀不满,蠢蠢欲动。周灭商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统治商都附近地区。同时,以商都之东为卫,派管叔为监,商都以北为邶,派霍叔为监,商都以西为鄘,派蔡叔为监,当时称为“三监”。武王死后,三监怀疑周公旦会篡夺王位,心怀不满。武庚见有机可乘,即勾结管叔、蔡叔,又煽动东方的徐、奄、蒲姑等部,举兵反叛,局势变得很严重。

       周公及时做好了安定内部的工作,率领大军东征。他首先集中力量诛灭武庚,又杀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消除了叛乱的中心势力。经过三年苦战,平定了东方诸国。为了巩固这一胜利成果,进一步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周公旦又着手营建东都。周公在雒水北岸建立了一个东都雒邑,称为成周,而把关中的镐京称做“宗周”。周公把王畿及其附近的旧贵族和人民,强制迁到雒邑,同时组织军队成周八师驻守雒邑,殷八师守卫原商王畿内,加强统治。

       周公摄政,完成了武王未竟的事业,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卓越的政治家的才能。特别是他在摄政期间,不畏流言蜚语,始终一心一意辅佐年幼的成王,为后人所称道。周公摄政,前后共7年,后来成王长大成人,周公还政于成王,自己仍北面称臣。

三、井田制度的发展

       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中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以天下宗主身份,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新旧诸侯,诸侯国的国君在封地范围内又有最高的权力。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特别是王都和诸侯国都的近郊,比较好的熟田大都集中在这里。这些良田,都是经过精心的疆理,按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有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沟渠,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这就是标准的井田。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面积约为一平方里。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也有以一田为一夫,十夫为一井,再以百夫、千夫作为计算大田的单位的。

四、周召共和

       西周王朝经文、武时期的创建,到成、康时期日趋稳定。这前后近百年时间,是奴隶制发展的极盛时期。但存在于这个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在不断增长,从中期的昭、穆两代开始,各种矛盾的发展日趋尖锐,不但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力量,而且奴隶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国家开始走向衰落。到周厉王时,厉王实行暴政,使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不久,周王朝遂趋衰亡。

       周厉王是西周的第10个国王。他是一个贪婪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好利,在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断绝了他们的生计。厉王的专利,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果“所怨甚多”,不仅遭到一些贵族反对,广大平民更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周厉王还任意兴师动众,发动对外战争,多次南征荆楚。这些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这又给一般平民增加了负担。周厉王的横征暴敛,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普遍出现了“国人谤王”的情况。所谓国人,主要指居住在“国”中的群众,其中以平民为主,他们有自己的土地,平时参加农业生产,战时“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兵役与军赋的主要承担者。面对国人的“谤王”,周厉王不仅不知收敛,反而以严密的监视和凶残的屠杀来“止谤”。大臣召公告诫厉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使用镇压手段,只能激起国人更强烈的反抗。然而,周厉王仍旧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国人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武装起义。

       这次暴动,以聚居在宗周“国中”的“国人”为主,另外还有“正人,师氏人”。“正人”就是工正所属的手工业奴隶,“师氏人”就是军队的下层士卒,可见参加这次起义的是以平民为主的各阶层群众。愤怒的群众一齐冲入王宫,周厉王闻讯,狼狈逃跑。在国人的追逐下,他渡过黄河,一直逃到彘。太子静躲藏在召公家,被国人包围,召公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起义者杀死,才保住了太子一命。国人暴动发生后,宗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诸侯推举共和伯(或说召公、周公)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史称“共和行政”或“周召共和”。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国人暴动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沉重地打击了西周奴隶主统治集团,它不仅赶跑了周厉王,而且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这次起义,是西周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赫赫宗周”江河日下,后来虽然曾出现过“宣王中兴”,却挽回不了昔日的兴盛局面。西周王朝内部分崩离析,其统治已经接近尾声。

五、西周科技

手工技术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私需要的浩繁,周王朝很重视手工业生产。周王室和诸侯公室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这些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所谓“工商食官”。

       西周时期,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都有比较显著的进步。

       青铜器铸造仍然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西周初年铸造的青铜器,其形制、纹饰和品种和商末大致相似。康王以后,才逐渐推陈出新,表现出一些新的风格和特色。

       西周青铜器铸造的地域分布,比商代要广泛得多。周王室和诸侯公室,乃至一般贵族,都拥有规模大小不等的铜器铸造作坊,乃至影响到比较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这个时期的青铜器,既有共同的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某些地方性的特色。

青铜技术

       西周青铜器的数量远远超过商代。历代出土的西周青铜礼器、用具、兵器、工具、饰物,数以千计,更有成批的出土。如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出土一批青铜器,达60件,其中的利簋的铭文载录了武王伐纣的事,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同年12月又在扶风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内有微史家族的青铜器103件。 

       西周青铜器的类型比商代有了显著变化。有些商代常见的器物,如酒器中的方彝、卣、觚、爵等,逐渐减少或绝灭,新器物又不断出现,如乐器中的钟,兵器中的戟、剑等。器物纹饰从繁缛趋于简易,逐渐减少了过去所带有的神秘色彩,器壁也从厚重而趋于轻巧。

造车技术

       西周时期车辆的制造,形制更为精巧,种类也有增多。车的部件和马的佩饰有几十种名目。制造一辆车,要有多种熟练工匠的密切协作,构成了综合性的手工业。

玉器艺术

       玉器的应用,在贵族中更为普遍了。不仅用作华丽的装饰,而且成为典礼中的礼器,如圭、璧等的制作都很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当时,还有比较发达的煤玉雕刻。

国王列表

上一条:殷商盛象
下一条:春秋战国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