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古代文化生活全景>古代服饰

第九章 辽金元服饰

发布时间:2017-05-14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1、辽代服饰

       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以甲胄为朝服。占领后晋领土后,日常官服分两种:皇帝及汉族臣僚着汉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两种服饰呈现出和睦相处的良好气氛。

      《卓歇图》是契丹著名画家胡瓌(guī)所作的长卷,画面描绘了契丹君臣出行狩猎、放养猎鹰“海东青”出击白天鹅,以及在海泺子射猎牛斗鱼、归来宿营的一系列场景。画中的侍从武卫执歌舒棒卓立守护,故名《卓歇图》,从《卓歇图》中,我们可以较为完整地看到契丹人的发型和服饰。

       辽代男子依契丹族习俗多作髡发。髡发,即将顶发剃光,两鬓或前额留下少量头发作为装饰。有的额前留有一排短发,有的耳边披散鬓发,有的把左右两绺头发剪成特殊形状,下垂至肩。其样式从传世的《卓歇图》、《胡笳十八拍图》及辽墓出土的壁画上都可以看到。

       辽代妇女常以金色涂面,称“佛妆”。据说,她们是在冬月以栝蒌(花淡黄色)涂面,到第二年春天把它洗掉。

2、金代服饰

       上图为左衽窄袖袍、长裙穿戴展示图。金代的装饰图案喜用禽兽,尤喜用鹿。鹿的图案大量被采用,除其本身的外形较为优美,便于用作装饰外,还有一个原因,即鹿与汉字的“禄”同音,富有吉祥的含意。本图所绘的裙字图案,即饰有鹿纹。

       金代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下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下图为戴皮帽、穿胡服的骑士(宋人《骑士猎归图》),图中骑士头戴翻毛皮帽,身穿窄袖胡服,领、袖等处还露出一寸长短的皮毛,即后世所谓得“出风”。另在腰间佩有箭囊,下穿套裤革靴,与史籍记载的女真服饰大体相同。

       下图为戴皮帽、穿胡服、披云肩的贵妇(《文姬归汉图》局部)。画中蔡文姬头戴貂皮冠,身着窄袖服,足穿高统靴,肩上还披一件装饰华丽的云肩。整套服饰质地厚实,结构严密,制作精巧,很适合于游牧民族穿着。

3、元代男子服饰

       蒙古族长期以来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戴帽。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为右衽、方领。元灭南宋之后,等级森严,全国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的高低贵贱之分在服饰上自然会有所反映。蒙古贵族衣着华丽,色目人次之,汉人、南人最次。

       元“不狼儿”元代蒙古族男子上至成吉思汗,下至国人,均剃“婆焦”。这是将头顶正中及后脑头发全部剃去,只在前额正中及两侧留下三搭头发,如汉族小孩三搭头的样式。正中的一搭头发被剪短散垂,两旁的两搭绾成两髻悬垂至肩,以阻挡向两旁斜视的视线,使人不能狼视,称为“不狼儿”。

       元辫线袄  元代统治者穿的袍子,一般是交领、窄袖、腰间打成细褶,用红紫线将细褶横向缝纳固定的样式,使人们在穿着时腰间紧束,便于骑射,这就是元代的“辫线袄”。

       元代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宝。

      《元世祖出猎图》描绘的是元朝皇帝携同臣僚出外狩猎时的情景。画中皇帝穿皮毛之服,大概主体是银鼠,领、袖部分的边缘,可能是紫貂。其他臣僚则穿锦袍,锦袍上织有精美的花纹。

       元代织金锦袍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现。元代继辽、金之后,在织物上用金更胜于前代。下图为交领织金锦袍展示图。

4、元代女子服饰

       元团衫  元代的蒙古贵族女子袍式宽大,袖身很肥,但袖口收窄,衣长拖地,走路时常需两个女婢扶拽。这种宽肥的袍式,被称为“团衫”或“大衣”。其采用的面料多为织金锦、丝绒或毛织品等,流行使用红、黄、绿、茶、胭脂红、鸡冠紫、泥金等色彩。

       下图中展示的服饰大都从无锡市郊一座元墓中取出,其中包括镶有阔边的对襟上衣及无边缘的短襦,对襟、下摆开衩、领襟镶有紫酱色绸边的背心,独幅无裥,的夹裙及前面正中交叉缝制,其中还有两侧打折裥的裙式。鞋子有两种样式,一是以回纹丝绸制成;另一种以素绸制作,鞋头尖耸,鞋面缀一丝线编成的花结,中纳丝棉,鞋底用粗棉布制。还有套裤、钱袋等均为妇女所用之物。上图为对襟绸背心;中图为对襟绸短襦;下图为绸棉鞋(出土实物)。

       故故冠  元代最具特色的女帽是姑姑冠,也叫故故、固姑等。它上宽下窄,好像一个倒过来的瓷花瓶。通常用铁丝和桦木制成骨架,外用皮、绒、绢等裱糊,再加上金箔珠花等饰物,走起路来,冠上珠串摇摇晃晃。这是皇后、妃子、大臣妻子戴的贵冠。这种女冠可能与蒙古族生活习俗有关。他们过游牧生活,骑马行走在荒原上,冠体高耸,易于辨认。辽、金、元还流行佩戴耳环。男女都戴,女者为多。

5、辽金元戎服

       辽、金、元都以骑兵骁勇善战著称。他们的戎服都具有便于骑射的特点。

       辽代的主要战衣有金镀铁甲、银镀铁甲、貂帽貂裘甲。辽代精锐骑兵是鹞军。如有军情,吹起号角,招之即来。他们身披铁甲,犹如鹞鹰般迅捷,善于征战。调动兵马则用牌。金镀银牌形似方响(一种乐器),上刻契丹字,书“宣速”二字,使者执牌驱马,日行数百里。人们见牌,犹如契丹主亲临,索取财物,无人敢于违抗。这些持牌者,称为“银牌天使”。

       金代将士的头盔相当坚固,只露出面目,因此枪箭难以贯入。他们的铠甲有红茸甲、碧茸甲、紫茸甲、黄茸甲,都用丝条连接铁片而成,也有用皮条穿联的。仪卫官吏,戴金蛾幞头,穿锦花袍,用金镀银束带。护卫将军戴幞头,穿紫窄袖衫,束金带,腰悬弓矢。

       元代将士的兜鍪,多用皮革制成。元代兵卒也戴铁盔。还有一种胄作帽形,无遮眉,鼻部有护鼻器,形状奇特。元代铠甲相当精巧,覆膊、掩心、捍背、卫股,用皮革制成,上面有虎纹、狮子纹。有的内层是牛皮,外层满挂铁甲,甲片相连,酷似鱼鳞,故称“鱼鳞甲”。元代兵卒腰间挂有一柄弯刀,一个箭筒。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