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史记》选篇> 3、秦楚之际月表 难度cl-8.1字数353
  •     【译文】太史公研读关于秦楚之际的记载,说:最早发难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凶暴、平定天下、终于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汉家。五年之间,号令变更了三次,自从有人类以来,帝王受天命的变更,还不曾有这样急促的。

        【译文】当初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积累善行和功劳的时间长达几十年,百姓都受到他们恩德的润泽,他们代行君主的政事,还要受到上天的考验,然后才即位。商汤、周武称王是由契、后稷开始讲求仁政,实行德义,经历了十几代,到周武王时,竟然没有约定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相会,他们还认为时机不到。从那时以后,才放逐了夏桀,杀了殷纣王。秦国自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到献公、孝公之后,逐步侵占六国的土地。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始皇帝才兼并了六国诸侯。实行德治像虞、夏、汤、武那样,使用武力像秦国这样,才能成功,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

        【译文】秦称帝之后,忧虑过去的战争所以不断,是由于有诸侯的缘故,因此,对功臣、宗室连一尺土地都没有分封,而且毁坏有名的城池,销毁刀箭,铲除各地的豪强势力,打算保持万世帝业的安定。然而帝王的功业,兴起于民间,天下英雄豪杰互相联合,讨伐暴秦,气势超过了三代。从前秦国的那些禁令,恰好用来资助贤能的人排除创业的患难而已。因此,发奋有为而成为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成为帝王呢?这就是上天把帝位传给所说的大圣吧!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谁能在这乱世承受天命建立帝业呢!

    《秦楚之际月表》艺术特色

        《秦楚之际月表》月经国纬,勾勒秦汉之际政治形势剧变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帮称帝,这一系列变化发生在一个短促的时间里,也就是“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故司马迁创“月表”来详述这一时期的事势剧变,称为“月表”。《索隐》引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记,故列其月。”司马贞按曰:“秦楚之际,扰攘僭篡,运数又促,故以月纪事名表也。”如陈涉称王六月而死,武臣王赵四月而亡,魏咎、田儋十月而终,皆不及一年。项梁起兵十三月而败亡,项羽继业,另起纪月。由此看来,创“月表”纪事,形势使然。 

        《秦楚之际月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秦表,表陈涉发难,六国纷起,以接《六国年表》,六国加秦、项、汉三栏,共九栏。秦为第一栏,因秦未亡,时为天下主也。第二部分为楚表,表项羽分封十八王及楚、汉相争,十八王加义帝、项羽两栏,共二十栏。义帝升入第一栏,示为天下共主。义帝死,第一栏留空,因项羽只称号霸王,未称帝。但主天下者,实项羽,故于项王表中云:“西楚主伯,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汉王五年刘邦称帝,但不升为第一栏,仍载汉王表中,故总表名“秦楚之际月表”,也就名实相符。司马迁不用“秦汉之际”而用“秦楚之际”命名,乃是突出陈、项灭秦功绩。秦表起陈涉,讫项羽入关,凡三年,只纪月,不纪年。楚表起项羽分封十八王,讫刘邦称帝,凡五年,纪年又纪月。陈涉、项羽、刘邦更相主命,是为“天下三嬗”。表序云:“五年之间,号令三嬗。”《太史公自序》云:“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一曰“五年”,又曰“八年”,互见示例。“五年”是突出楚、汉相争,从秦亡到刘邦称帝恰是五年;若溯及陈涉发难,则是“八年”。在楚表中,项羽及十七王纪年皆不书“元年”及“正月”;刘邦入关即书“汉元年”以承秦之灭,又书“正月”,且早诸侯王一月,接秦王子婴之死,这是寓意汉承正统,故序云: 

       “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史记》十表,纪实正名,义例严密,首推此表。 

        表序追溯三代以来天下一统的艰难历程,分析刘邦得天下的原因是由于秦政暴虐,替兴起于民间的天子开辟了道路。序中司马迁强调了民心向背和客观形势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作用,具有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是博学之士,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序》)。武帝时期为太史令约30年。在武帝独尊儒术时曾著《论六家要旨》,精辟分析各家学说,对阴阳、儒、墨、名、法五家都有批判,而完全肯定道家。司马迁幼时即随父学习。10岁时便诵习古文,后又师从当时儒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治《尚书》、《春秋》,故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并接受了各家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20岁时,他壮游天下,“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史记·太史公自序》)。此后出仕任郎中。在后来的任中又曾多次随武帝巡行、祭祀、游猎,并奉使西南,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多次广阔的游历,使他考察了众多历史遗迹和山川形势,搜求了大量史料,体察了社会实际和风俗民情,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生活和知识,开阔了胸襟眼界。 

        司马谈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史官,他想效法孔子修《春秋》,写成一部体系完整的史书。元封元年(前110年),他随武帝往泰山封禅,病滞洛阳,适逢司马迁出使西南而回,赶往泰山,他便将修史的宏愿留给儿子后死去。3年后,司马迁继为太史令,立志实现父亲遗愿,闭门谢客,进行了四五年的准备工作。太初元年(前104年),他主持历法改革,完成了《太初历》的制定后,便正式开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兵败降匈奴,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获死罪下狱。为完成《史记》,他忍辱接受宫刑。这一摧残和侮辱更激发了他完成《史记》的决心和意志,增强了他的批判和反抗精神。元始元年(前96年)遇赦出狱,以"闺阁之臣"的身份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作,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完成了《史记》的写作。此后其事迹不可考,约卒于武帝末年。 

    二、司马迁的史学、文学成就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文学著作,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它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为目的,以空前宏大的规模贯通了上古至西汉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和史传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书·艺文志》还载其有赋8篇。今存《悲士不遇赋》,抒发遭腐刑后仍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另有《报任安书》,向朋友说明自己遭李陵之祸的经过和忍辱诟活的原因,其文感情沉痛愤激,笔锋千回百转,是散文史上不朽的名篇,又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

    文中主要人物

    【陈胜】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一说今河南商水县境)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早年曾为人佣耕。首发反秦大业,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建张楚政权,时半年而亡,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 

        他和吴广发动秦末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鲜明地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改变社会地位、夺取政权的政治愿望。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