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国语》选篇> 5、敬姜论劳逸 难度cl-6.5字数570
  •     【译文】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线,文伯说:“象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母亲亲自放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

        【译文】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不成材,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叁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生产,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京都县邑各级官员在牧、相的领导下,安排事务使百姓得到治理。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详细记录天象;日落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成他们所负责的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统筹安排政务,白天与属僚商量处理政务,傍晚梳理一遍当天的事务,夜晚处理他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的。王后亲子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

        【译文】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译文】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图安逸!”

    条理畅达的《敬姜论劳逸》

    一、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劳逸、善恶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剖析,说明治国者只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让臣民奋发劳作(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防止腐化堕落、长王天下。 

    二、文章结构 
        文章共分三个层次。从“公父文伯退朝”,到“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为第一个层次。敬姜的大段议论为第二个层次。最后,“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为第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说明公父文伯是一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臣。他虽官居高位,但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朝其母”,拜见问安,以示敬奉。当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绩麻时,他的心情既难过,又惶恐,婉劝其母罢绩勿劳。 

        在第二个层次中,文章用了出乎寻常的手法,表现了敬姜异于凡妇俗女的超人见解,她在听了儿子让自己勿劳的规劝后,非但没有感到欣慰,反而忧郁地叹息:“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这种逆悖常理的反差映衬,既会使读者震惊,又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理,急于要知道这位贵族妇女究竟有什么远见卓识。 

        敬姜议论的中心话题,是要阐发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必使“君子(国王与公卿百官)劳心”,勤勉从政这样一个道理。为阐释:“君子劳心”的重要,她的议论先从“小人劳力”开始。后者是先导,前者是推论、是总结。没有对“小人劳力”的分析议论,“君子劳心”则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对“小人劳力”有透辟的议论,“君子劳心”的观点才顺理成章,毋庸置疑。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且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这一段话是从“劳”与“逸”的辩证关系与相互影响申明劳动之必要。而“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则是用事实证明劳动之必要。凡此两者皆体现了“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这一主旨。 

    作者介绍

        《敬姜论劳逸》选自《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文中主要人物

    【敬姜】 
        敬姜是鲁国大夫公文伯的母亲。有一天,公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绩麻,就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要绩麻,季孙看了会生气的,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敬姜听罢儿子的报怨,训诫道:“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她认为,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或劳力,才能政清人和、国泰民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敬姜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敬姜的诫子家训是载于《国语》上的有名的家训,敬姜因这篇出色的《论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和她风格相近的文章就叫敬姜遗风。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