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国语》选篇> 6、叔向贺贫 难度cl-6.5字数356
  •     【译文】叔向谒见韩宣子,宣于为贫困发愁,叔向向他道贺。

        【译文】宣子说:“我有卿的名义,而无卿的实惠,没有财物来奉陪诸位,我为此在发愁。你祝贺我是什么原故?”

        【译文】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还没有一百亩田,他的家室连宗庙祭器都不完备,但他宣扬德行,顺应法度,从而使他的名声传播到诸侯中间。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他就凭着这个执掌晋国。执行法度也没有弊病,因而得免于祸难。到栾武子的儿子桓子执政,骄纵奢侈,贪欲无度,触犯法度,任意施行,放债聚财,理应遭到祸难。靠着他父亲武子的遗德,自身才得以善终。到栾桓子的儿子怀子执政,改变桓子的行为,修明武子的德行,本来是能够免于祸难的,但却蒙受了桓子的罪过,因而逃亡到楚国。至于郡昭子,他的财富占国君公室的一半,他的封邑的人口也占晋国三军的一半,仗着他的富贵尊荣,横行于国内。结果他自身陈尸于朝庭,他的宗族也在绛邑被消灭。如果不是这样,那郤氏八人有五位大夫三位卿,他们的荣耀可算大了,而一旦灭亡,竟没有人哀怜他们,就是由于没有德行的原故。

        【译文】现在您有栾武子的贫困,我以为您同时能具备他的德行,所以祝贺您。如果不忧虑德行不立,而担心钱财不够,我哀悼您还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

        【译文】宣子伏地而拜,说:“起将要灭亡,靠您保全了我。您的恩德不是起敢独自承受的,从先祖桓叔以下,都将拜受您的恩赐。”

    起伏有致的《叔向贺贫》 

    一、文章背景 
        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卿大夫强大起来,他们的封邑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这标志着新兴势力在不断崛起。这些新兴势力虽然在客观上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但这些卿大夫的所作所为,却往往是 “见利而忘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的批评。叔向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就是当时受人尊敬的一位有识之士。

    二、艺术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这样的事: 晋卿韩宣子以贫为忧,不注意德的修养与施予,叔向委婉而中肯地向他提出了告诫,表现了叔向的德之厚薄重于财之多寡的思想。虽然这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卿大夫的身家长久之计,但他对当时社会上那些统治者“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的批判,是很有意义的。 

        晋卿韩宣子为贫而忧,而恰恰在这时,叔向要去见他。叔向求见韩宣子,不是为宣子想办法增加财富,而是祝贺宣子的贫,这使宣子大惑不解,全文就从这里开始。这一悬念,不仅牢牢地抓住了韩宣子,也牢牢地吸引了读者,每一位读者,可能都会象韩宣子那样问:“子贺我何故?” 

        其实,叔向贺韩宣子之贫,只不过故意使对方耸听罢了。叔向的真意,是要透过这个贫字,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而只有这个道理,方能从根本上解韩宣子之忧。 

        一边是问得急切,一边却是答得从容,答得婉转,叔向没有立即从正面直接回答韩宣子的发问,而是接二连三地讲述历史人物,实际上已经委婉地把自己所要告诉韩宣子的道理讲了出来,这就是不应当患财之不足,而要“能其德”。全文以“德”字为文眼,文中凡六见,可谓一字立骨,支撑全篇,可见文章立意之高,炼意之精。关于正、反历史人物的讲述,都是为了烘托这个德字,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入的。 

        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写韩宣子听了叔向这番话后,幡然醒悟,改容致谢,这是事件的结局,它反映了叔向劝说韩宣子所达到的效果。“存亡”二字,语少而意重。文章写到这里,可谓神完气足。全文起伏有致,一波三折,结构完整绵密,表达委婉含蓄,尤其是它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令人掩卷深思。

    作者介绍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文中人物

    【叔向】
        叔向(生卒年待考):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春秋后期晋国贤臣,公族大夫。政治家、外交家,历事晋悼公、平公和昭公,晋悼公时,傅太子彪,即后来的平公。他在晋国没有执掌国政,但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时。他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见解和政治风范。

    【韩宣子】 
        韩起(?—前514年):姬姓,韩氏,名起,谥号曰“宣”,史称韩宣子,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韩厥之子,政治生命超长的政治家。

        前566年,时任正卿的韩献子韩厥告老,晋悼公应允并破格提拔荀罃执政。韩厥的长子为韩无忌,韩无忌却以自己有略微的残疾为由推辞,向晋悼公推荐自己的弟弟韩起为卿。不是嫡长子的韩起幸运的成为了韩氏家族的宗主。 此后韩起一直在晋国高层任职,于前563年协助晋悼公复兴晋国霸业。前560年,卿士荀罃、士鲂卒,晋悼公重组三军六卿,韩起礼让赵武,辅赵武佐上军。赵韩两家的关系更为亲密。前541年,已担任正卿7年有余的赵武撒手人寰,韩起继之为中军元帅,开始对晋国长达27年的执政。韩起为臣低调,但却贪心有余,物欲虽强,却对晋国的霸业漠不关心。在这27年的执政时间里,韩起始终在平衡六卿之间的利益,使之未能表面化,却又从中获利良多,壮大韩氏的根基。经过韩起执政后,韩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奠定了百年后"三家分晋"韩氏有其一的物质基础。前514年,年过七旬的韩起寿终正寝,魏献子魏舒担任执政。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