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国语》选篇> 4、单子知陈必亡 难度cl-6.5字数910
  •     【译文】周定王派单襄公出使宋国,此后又借道陈国去访问楚国。已是清晨能见到大火星的季节了,道路上杂草丛生无法通行,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不在边境迎候,司空不巡视道路,湖泽不筑堤坝,河流不架桥梁,野外堆放着谷物,谷场还没有修整,路旁没有种植树木,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膳夫不供应食物,里宰不安排住处,都邑内没有客房,郊县里没有旅舍,百姓将去为夏氏修筑台观。到了陈国都城,陈灵公与大臣孔宁、仪行父穿戴着楚地流行的服饰到夏氏家玩乐,丢下客人不会见。

        【译文】单襄公回朝后告诉周定王说:“陈侯如果不遭凶灾,国家也一定要灭亡。”周定王问:“为什么呢?”单襄公答道:“角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雨水结束,天根在早晨出现时表示河流将干枯,氐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草木将凋落,房星在早晨出现时便要降霜了,大火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天气已冷,该准备过冬了。所以先王的教诲说:‘雨季结束便修整道路,河流干枯便修造桥梁,草木凋谢便储藏谷物,霜降来临使备好冬衣,寒风吹起就修整城郭宫室。’所以《夏令》说:‘九月修路,十月架桥。’届时又提醒人们说:‘结束场院的农活,备好土箕和扁担,当营室之星见于中天时,营造工作就要开始。在大火星刚出现时,到司里那儿去集合。’这正是先王能够不费钱财而向民众广施恩惠的原因啊。现今陈国早晨已能见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杂草堵塞,农村的谷场已被废弃,湖泊不筑堤坝,河流不备舟桥,这是荒废了先王的遗教。

        【译文】“周代的制度规定:‘种植树木以标明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国家有专设的牧场,边境有接待宾客的设施,洼地里有茂盛的水草,园苑中有林木和水池,这都是用来防备灾害的。其余的地方无不是农田,百姓没有闲置的农具,田野没有丛生的杂草。农时不被耽误,劳力不被浪费。生活富裕而不穷困,百姓安逸而不疲惫。都城中各类人员职责分明,郊外的民众劳作井然有序。’如今陈国的道路无法辨认,农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无人收割,百姓为国君的享乐而疲于劳作,这是抛弃了先王的法度。

        【译文】“周的《秩官》上说:‘地位相等国家的宾客来访,关尹便向上报告,行理手持符节去迎接,候人引路,卿士到郊外表示慰问,门尹清扫门庭,宗祝陪同客人行祭礼,司里安排住处,司徒调派仆役,司空视察道路,司寇查禁奸盗,虞人供应物品,甸人运送燃料,火师照看火烛,水师料理盥洗,膳宰进送熟食,廪人献奉粮米,司马备齐草料,工人检修车辆,百官各按职责照应,客人来访如同回到了家里。因此大小宾客无不感到满意。如果大国的客人到了,接待的规格就提高一个等级,更加恭敬。至于天子派官员到来,则由各部门的长官接待,上卿加以督察。如果天子下来巡视,就由国君亲临督察。’如今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还是天子的亲族,是奉了天子的使命作为宾客而途经陈国,然而主管的官员却不来照应,这是蔑视先王所制定的官职。

        【译文】“先王的法令中说:‘天道是奖善惩恶的,所以凡由我们周室治国,不允许违背法令,不迁就怠惰放纵,各自遵守你们的职责,以接受上天的赐福。’如今陈侯不顾念历代相承的法度,抛弃自己的夫人妃嫔,带领下属到夏氏那里去恣意淫乐,这不是亵渎了姬姓吗?陈侯是我们大姬的后裔,却丢弃正式的礼服而穿戴楚地的服饰外出,这不是简慢了礼制吗?这又违背了先王的政令。

        【译文】“过去先王的教诲,即使认真遵行还恐怕有所差池。像这样荒废先王的遗教、抛弃先王的法度、蔑视先王的分职、违背先王的政令,那凭什么来保守国家呢?地处大国的中间而不仰仗先王的遗教、法度、分职、政令,能够支持长久吗?”

        【译文】周定王六年,单襄公到楚国。定王八年,陈灵公被夏征舒杀害。定王九年,楚庄王攻入陈国。

    中心明确、节奏流畅的《单子知陈必亡》

    一、中心思想 
        周朝末期,诸侯割据称雄,各自为政,周礼渐被废弃。一部分忠于周王朝的封建士大夫阶级,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周王朝统治,不断发出恢复周礼的呼号。《单子知陈必亡》显然也具有这样的思想倾向,因而其四个分论点都是围绕维护主权和传统的伦理纲常来阐发议论的,以期证明只有循规蹈矩,崇先王之教、守先王之法、尊先王之官、循先王之令,才能国泰民安。作者每论必颂王法,每论必倡王道,虽稍显牵强,然其所列举的弊端、剖析的危害却又是客观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二、文章结构 
        《单子知陈必亡》熔叙事、议论为一炉,在结构上采取了先摆现象、后下结论,继之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议论剖析的论证方法,有理、有力、透辟、深刻,把陈侯必然亡国的道理阐发得淋漓尽致。 

        文章共分七个自然段。在第一段中,作者首先用排比句式列举了陈侯淫乐疲民、违拗农时季节,不注意生产建设,不执行国与国间的往来原则,以及骄奢乱伦等十四例。 

        文章在第二自然段是该文的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作者又从维护周礼这一主旨出发,为中心论点提供论据的四个分论点——“废先王之教”、“弃先王之法制”、“蔑先王之官”、“犯先王之令”。 

        文章在对四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先引证先王之教,从正面立论说明依循自然规律,不夺农时,不蔑民功,廉洁勤政、克己收心,乃为治国安邦之本。 

        围绕四个分论点阐发完议论之后,单襄公(实际上就是作者)又来了一段总结性的议论:“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间,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到此为止,作者的观点已全部阐释完毕,而其未尽之意,却犹能促人深思。那就是弘扬先王之教,循守先王之法,尊崇先王之官,奉施先王之令,恢复周礼是兴利除弊、国泰民安的根本。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论证结束之后,作者又用了三个简洁的并列句式:“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用陈灭亡的事实,说明单襄公的推断是正确的。这段仅有二十字的叙述非为节外生枝。它是在这首气势恢宏的乐章奏完之后,重重敲响的一记余音袅袅的终场锣,愈能唤起人们对陈亡的深思与警惕。 

    三、遣词风格 
        《单子知陈必亡》在遣词用句上很有特点。其文词多采用三、四、五、六字的骈偶化句式。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瘐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理授馆,司徒具徒……”言约意丰,既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又自然流畅,错落有致。

    作者介绍

        《单子知陈必亡》选自《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文中主要人物

    【周定王】
        周定王(?——前586年)。春秋时期周朝国王。姓姬,名瑜。公元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在位二十一年。定王即位之时,大诸侯国对周王朝及周天子已无尊敬可言,中央权力继续削弱。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围宋时,造成“易子而食”的惨剧,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并阻碍了人口的发展。诸侯争霸是以百姓的生命和生活为代价的。周定王崩后,其子简王夷即位。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