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左传》选篇> 8、烛之武退秦师 难度cl-6.1字数387
  •     【译文】鲁僖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亲近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 驻扎在汜水南面。

        【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 国君,敌军一定会撤回去。”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壮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现在老了,更做不了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国家危急才来求 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 于是烛之武答应了。 

        【译文】夜里。郑国人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出了城。烛之武去见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郑 国灭亡了能对您有利,那么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您还值得。可是 越过一个国家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邑,您一定知道这样做很困 难;如果这样。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 实力增强了,您的实力就减弱了。如果留下郑国作为东路上的主 人,秦国使臣来来往往,可以供给他们一些短缺的物资,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再说,您曾经给过晋惠公恩惠。他答应过把焦邑 和瑕邑给您,而他早上一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筑工事,这事 您是知道的。晋国何曾有过满足的时候?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作 了边界,又打算尽力向西扩张边界;那时不损害秦国的利益,它 从哪里去取得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到好处,还望您考虑 考虑这件事情吧!”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就同郑国订立了盟约,并派 大夫杞子、逢孙和杨孙驻守郑国,自己领兵回国了。

        【译文】晋国大夫狐偃请求进攻秦军。晋文公说:“不能这么做。如果 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别人的力量去损 害别人,这是不仁义;失去了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用分裂来代 替团结一致,这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说理透彻的《烛之武退秦师》

    一、中心思想 
        这是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二、文章特色
        本篇的写作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二)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外交辞令,还有叙事的描写。无论记言记事,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练,活泼生动,是一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左传》作者及艺术特色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一、《左传》作者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二、《左传》思想观念
        《左传》的思想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即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是儒家政治思想以及观念的反映。

    三、《左传》艺术特色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文中主要人物

    【秦穆公】 
        (?—前621年)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前628年)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年)。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 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