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左传》选篇> 6、介之推不言禄 难度cl-6.1字数271
  •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译文】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 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译文】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衔接流畅的《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晋文公登基后,封赏功臣,介之推没有声张,晋文公因事情繁多,一时疏忽,没有封赏他,他便隐居绵上以终。 

        文章开头讲到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赏,介之推没有得到赏,寥寥三句,潜伏着无限的矛盾与悬念。作者用笔之简洁、凝练,于此可见一斑。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难与处矣!”为一层。把晋侯归国视为天命,并进而把领赏视为是“贪天功以为己力”,从而认定晋侯赏从亡者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这是介之推对“晋侯赏从亡者”这一事件的独特看法。在功名利禄面前,介之推却因其“不义”而不取;在他人纷纷“贪天功以为己力”时,介之推却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介之推这种富贵不能淫的情怀品格,在“上赏其奸,下义其罪”的反衬中,跃然纸上。而“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则是介之推由“赏”而窥到的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人间世相之失望与感慨。 

        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承上而来,遥遥呼应于上文,点明“介之推不言禄”的原因。而“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又为下文的“隐”埋下伏笔。上承下启,使得全篇衔接自然,意脉贯穿。表现出了介之推忠于自己的情操,决不迁就于世俗的坚强品质。

    《左传》作者及艺术特色 

        《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左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一、《左传》作者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二、《左传》思想观念 
        《左传》的思想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即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是儒家政治思想以及观念的反映。 

    三、《左传》艺术特色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文中主要人物

    【介子推】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臣子,骊姬之乱发生时,他跟随重耳出奔,但是当晋文公即位时,晋文公忘记了他的功劳,而且他不敢向晋文公请求俸禄赏赐,所以他感到委屈。他决定和他母亲隐居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晋文公后来发现自己的错,但是他找不到介之推,因此把一块田奉给介之推,作为他的祭奠。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介休市绵山。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