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文言名篇》选集> 18、放鹤亭记 难度cl-10.0字数603
  •     【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译文】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译文】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放鹤亭记》文章结构

        本文为作者为了云龙山隐士张天骥建造“放鹤亭”和放鹤的事迹而作《放鹤亭记》。

        第一段,作者先介绍了放鹤亭的由来,由“彭城大水”写到张君迁居,又从迁居写到“作亭”,进而写亭之位置,周围的环境,引出放鹤的画面,遂落至“故名之曰放鹤亭”一句,点出题目。

        第二段,是借文中作者告山人之语来抒发自己的见解,以阐述“隐居之乐”。作者据典以论:卫懿公好鹤而亡国,周公、卫武公所以不纵情饮酒,皆因“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又借酒保全其气节以致名传后世。作者和盘托出了他的高见,不过“隐居”二字;因为闲云野鹤式的隐逸生活“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作者以为这种方法更为高雅,胜人一筹,其实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自我宽慰而已,无形中反倒更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

        第三段,作者借山人之口唱出了一首“放鹤招鹤之歌”,描绘了仙鹤的飘逸之姿,尽情抒发了心中的感慨,既紧扣上段之议论而作抒发,又呼应前段之写鹤而增神韵。我们自然可以揣摩到: 作者寄情于鹤,将身比鹤,身处放鹤之境,而无时不渴盼招鹤之时,于闲散飘逸之中,分明潜藏着不甘寂寞,屈以待时,重返政坛,东山再起的心迹。此段畅抒胸臆,痛快淋漓,以音乐比之恰似如歌的行板,韵味悠长。

        《放鹤亭记》从结构上看,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节奏清晰,变化有致,起承转合,缜密严谨; 从内容上看,作者借题发挥,自然展开,通篇虽紧扣一个"鹤"字,却处处写的是人,是情,是意境,是抱负。《放鹤亭记》不愧为一篇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古代散文名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应制科,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除判登闻鼓院,试馆职,除直史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为开封府判官。熙宁四年,通判杭州。熙宁七年,知密州。熙宁十年,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湖州,因诗文触忌被劾,赴御史台狱,岁末,谪黄州。元丰七年,移汝州安置。次年,得请常州居住,知登州,除起居舍人,至京师。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为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元祐二年,兼侍读。元祐四年,知杭州。元祐六年, 为翰林学士承旨,知颍州。元祐七年,知扬州,除兵部尚书,改礼部尚书。元祐八年,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谪惠州。绍圣四年,谪儋州。元符三年 (1100年),北还。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南宋孝宗时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后期文坛领袖,散文、诗、词都取得很高成就。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继承了欧阳修所开创的平易畅达、文从字顺的风格,而更加挥洒自如,“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议论文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立论精辟,文笔雄健,引古论今,滔滔雄辩。记叙、抒情散文则有较强的文学性,名篇佳作很多。他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又是开拓了宋诗新境界的一位诗人,是宋诗最杰出代表之一。苏轼还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倡导和促进了宋词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发展变化。他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许多代表作,意境高远,容纳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超旷豪迈,“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开辟了宋词创作的新天地。

        苏轼的文学创作,标志着宋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对后代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他又是我国古代最为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除诗词散文之外,又擅长书法绘画。书法是"宋四家"之首;绘画学文同而自成一家,是宋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文中人物
        张天骥,熙宁十年即苏轼被调任徐州知州的第二年,为了云龙山隐士张天骥建造"放鹤亭"和放鹤的事迹而作《放鹤亭记》。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