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文言名篇》选集> 12、阿房宫赋 难度cl-10.0字数636
  •     【译文】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译文】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翠绿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译文】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译文】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阿房宫赋》的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统治者从阿房宫的“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到“可怜焦土”的兴衰存亡中领悟出深刻的历史教训,为此,作者采用了前段铺排描写、后段议论开掘的表现与结构方式。

        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第二段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

        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指当时统治者)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赋,作为一种特殊体裁,十分讲究铺叙,本文中对宫室建筑的宏伟、壮丽,宫廷生活的豪华、奢侈,都从各种角度展开了详尽的描写。在描写中,采用了赋体的夸张、渲染等多种修辞手法。

        在句法上,骈散结合,状物多用骈句,抒情、议论多用散句,散韵结合,读来琅琅上口;加以对偶句、排比句的纯熟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在语言上很讲究遣词用字,力求变化多端,丰富多采,精炼华美。如音节紧凑、气势不凡的16字开头,既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又写出了阿房宫兴建的不同凡响。

        在本文中,作者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千古名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中的比喻夸张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总之,这篇文章中,作者在形式上既照顾到赋体作品的重要特点,同时在内容上能借古喻今,针砭时政,体物言志做到了完美的统一。

    作者简介
    一、杜牧生平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在长安南下杜樊乡(樊川)有别墅,世因称"杜樊川"。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等。大中六年,迁中书舍人。人因称"杜舍人"、"杜紫微"。是年十一月之后(已入853年)病卒。

    二、杜牧的诗歌成就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贵族的攻掠,诗文中多讽谕时政之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代表作有《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等,有《樊川文集》。

    文中人物

    [“楚人”]
        文中楚人指项羽,即项籍(前232—前202年),羽是他的字。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楚汉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权同皇帝。但刚愎自用,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打败,自刎于乌江。

    [阿房宫]
        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统一中国,认为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于公元前212年,征发70余万人,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建成,秦国灭亡。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