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中国文学全景>宋代文学

四、北宋后期词

发布时间:2017-05-14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父亲黄庶作过州府地方官,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和岳父谢师厚也都是诗人,对黄庭坚都有影响。他的词也自成一格。他的书法纵横飞动,与蔡襄、苏轼、米蒂合称“宋四家”。他的诗多用典故,生新瘦硬,别具一格。

      《寄黄几复》是诗人在山东德平任上寄给友人黄介(字几复)的,是后世传诵的名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籐。”从这首诗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别具特色的诗法,特别是三、四两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巧妙地运用一些习见的词语,将自己的主观情志跟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构成了全新的境界,令人获得美的享受。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但其名称则由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来。这些江西诗派的作者并不都是江西人,只是因为他们崇敬宗师黄庭坚,而黄是江西人,他们的作诗主张与风格倾向大体相同,故以名之。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着很大影响。其诗歌理论是:反对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要求诗中字字有来处,运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着意出奇。

       与黄庭坚齐名、并称“黄陈”的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秦观、贺铸、周邦彦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他对苏轼十分推崇,也很得苏轼的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是宋代著名的婉约词人,多写男女爱情,也颇多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鹊桥仙•纤云弄巧》是秦观爱情词的名作,此词别开生面,自出新意,在众多七夕之作中别具一格。“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在政治上被一贬再贬,处境越来越艰难,《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是描写这方面内容的代表作。《踏莎行》是绍圣四年(1097)被贬郴州时作,它以比兴的手法,低沉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在这一特定境遇中的怅惘、失望和孤寂、愁恨心情。“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少年时渴望建功立业,但因个性耿直,不肯低眉屈膝,因此沉沦下僚,仅任泗州、太平州通判等职。晚年退居苏、杭,自号庆湖遗老。其词兼有豪放、婉约等多种风格。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词作于晚年,表面写男女之情,实际写人生之悲。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则体现了他的另一种豪放的风格。“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上阙表现少年侠气,下阙表现不遇之悲。将侠气与不遇结合在一起,这是宋词中的新倾向。词的句子简短,铿锵有力,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轻时生活疏放,博涉百家之书。曾任大晟府(主管中央音乐机构)提举。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他的词讲究字面,结构复杂,刻画入微,被认为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兰陵王•柳阴直》是他的代表作,主题是借咏柳而写别情。“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他的小令也别具一格,《苏幕遮•燎沉香》写夏日雨后侵晓初阳映照下的风荷神态,以及小楫轻舟梦入莲荷湖塘的乡思梦境,清新淡远,颇有情致。“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典故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
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将他同李师师求欢的心情比作露水,心像刀割,在雪压城门之际恨不能“胜”徽宗,看着李师师的纤指剥去橙子皮而无言面对现实的残酷,只求能在师师的“锦幄”下求的一时“初温”,情绪绵绵,对面坐下听师师弹琴弄弦。悄悄地发问:晚上住哪儿?引用李师师对徽宗说过的话“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借指李师师的用意是打发徽宗回去,于是在徽宗“休去”后,才得来这“少人行”的绝好相会时机。赞师师的机智。李师师很喜欢,笑纳了。天将拂晓,周邦彦才独自匆匆归去。(另有一种说法《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译文是:路滑霜浓,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这里是挽留徽宗“休去”。)

       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

       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师不在。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点头。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柳》。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就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