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中国文学全景>清代文学

六、小说

发布时间:2017-05-14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流传的机会。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清代文学也是和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总的趋向是小说戏剧和各种讲唱文学的日益兴盛。康熙年间出现蒲松龄抒发“孤愤”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雍正、乾隆年间,出现批判科举制度的杰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和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这三部作品都是带有总结性和创造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乾隆而后,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众多的学问小说中含有一定民主思想的作品。此外,在清初还有写得较好的英雄传奇小说《水浒后传》和历史小说《隋唐演义》。清代小说领域还出现不少内容落后甚至反动的作品,如《女仙外史》、《施公案》等。

1、《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0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身于一个热衷科举的家庭,少时颇有文名,但科场始终不如意,一直考到六十余岁,也未能得第。为了谋生,他一面应考,一面做私塾教师,时间长达四十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他在20岁左右开始创作,40岁前后成书,再经多次修改增益,直至50岁才定稿,历时30余年。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孤愤”之作。它不是直接描写社会现实,而是借花妖狐魅、灵鬼怪异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从主题可分为四类:一,抨击封建黑暗政治;二、揭露科举制度弊端;三、描写爱情婚姻故事;四、总结人生经验,暗寓训戒。

       第一类作品写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和摧残人民的罪行。如《促织》、《席方平》、《窦氏》、《梦狼》、《红玉》、《张鸿渐》等,以《促织》写得更为细致和深刻。《促织》写宣德间进贡蟋蟀的故事。皇帝爱好以蟋蟀相斗取乐,各级官吏为讨好主子,便向民间征敛蟋蟀,或摊钱购买,乘机敲诈,“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读书人成名忠厚老实,别人作弄他,给他安排个里正的差使。他不忍在乡亲们头上摊钱,便自己去捉。由于捉不到合乎要求的蟋蟀,在上司催逼下,家产赔尽,倍受拷打。后来找到一头壮实的蟋蟀,举家庆幸,却不料9岁的儿子好奇,揭开盆盖看蟋蟀,不小心将它弄死。这时成名的妻子吓得面如死灰,儿子也感到闯了大祸,投井自杀。他的魂魄变成一只善斗的蟀蟋代替死去的那一只去进贡。这里选择的是一个小题材,但开掘得很深,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告诉人们:封建统治者的欢乐是建筑在人民痛苦生活的基础上的。

       第二类作品写科举制度的弊端。作品有《叶生》、《于去恶》、《司文郎》、《贾丰雉》、《王子安》等。《叶生》写淮阴县“文章词赋冠绝当时”的书生叶生,屡考不中,抑郁而死。其魂不平,至一县令家设帐授徒,尽其所学。后来县令的公子中了进士,叶生也考中举人。叶生忘记自已已经死去,魂灵回到家乡,妻子知他是鬼,请他不要吓人,这时叶生才想起自己已死,走到自己的棺材跟前,扑地而灭。这个故事抒发了科场失意者的悲哀,也控诉了主持科场者的昏庸。

       第三类作品写青年男女的交往、爱情与婚姻,这是作品中数量最多的部分,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有的反对门第观念,有的批判礼教束缚,有的赞扬自由恋爱,有的揭露恶势力对妇女的迫害,有的歌颂男女间的纯洁友谊。这些作品可以《连城》、《婴宁》、《青凤》、《小谢》、《鸦头》、《娇娜》等为代表。《连城》写富家小姐连城与穷书生乔生相爱,遭到父亲的反对,被许配给富有的盐商,悲愤而死。乔生为报答知己,先是割胸肉为连城治病,连城死后又在灵前一痛而绝,与连城同归阴司。获准还魂后,在阴司结为夫妻,以免再受阻挠。复活后果然又发生变故,几经周折才成连理。这个故事对门第等级观念给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写得极为深透。

       第四类作品比较别致,它是一种别有深意的寓言性作品。借写某人某事隐寓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引起人们的思考,写得颇有情趣。如《劳山道士》、《画皮》、《骂鸭》、《狼三则》、《嘉平公子》等都是其中的佳篇。《劳山道士》与《画皮》是传颂最广的篇章。《劳山道士》写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王生,求仙学道,害怕艰苦,学艺未成即夸夸其谈。结果在妻子面前表演穿壁的仙术,“头触硬壁,蓦然而仆”,“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当众出丑。故事说明,学艺不能浅尝辄止,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画皮》则告诫人们不要被漂亮的外表迷惑,要透过表象看实质。王生路遇一漂亮女郎,百般挑逗,与之同居。后来发现她是一个披着人皮的厉鬼,已来不及挽救,被厉鬼掏走心脏。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见色着迷,被事物外表迷惑是危险的。

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把现实的和非现实的描写结合起来。像《张鸿渐》,这是一篇揭露封建官吏残害人民的作品,它没有正面写官吏对张鸿渐的追捕和拷打,只是细致地写他三次逃捕的经过,而封建官吏对人民的迫害却跃然纸上。这里,作者穿插了一个狐女舜华的故事。张鸿渐因代人写状词鸣不平被酷吏赵县令迫害,被逼外逃。舜华与之相遇,由同情而相爱,使张在颠沛流离中得到安宁。接着写张思念旧妻,而舜华不存妒念,以自己的法力助张回家探望,不料回至家中张被里中恶少纠缠,反而身陷囹圄,在解往都郡途中又得舜华再次搭救,这反映出张的老实忠厚并进一步突出舜华的仗义。几年后张再次返家又把儿子中举报喜的吆喝声误以为抓人而逃走。如此反复历险,又通过舜华的帮助,化险为夷。官吏的残忍和善良的人们的同情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情节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是《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另一个成功。《宦娘》里写女鬼宦娘成人之美,撮合温如春和葛良工的婚姻,亦是层层埋下伏线,最后才点明的。同时,这种情节结构的变化、又不止是单纯地造成悬念,而是把它作为刻划人物性格的过程,如《张鸿渐》里的舜华两次搭救张鸿渐,既是写舜华的仗义,又是刻划张的忠厚正直而又懦弱的性格。作者把题材、人物、情节融合在浪漫主义一体之中,因为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展开就逐步充实起来。

       成功地运用语言,也是《聊紊志异》在艺术上一个创造。蒲松龄博通经史,既向传统的文学语言学习,又努力吸取群众的口语,使语言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又简洁明快、流畅自然。

       但作为一部小说集,《聊斋志异》有半数以上作品在认识上较为落后。它敌视、诋毁农民起义,宣扬因果报应、天道轮回、宗教迷信。在那些优秀的作品里也存在赞扬一夫多妻、肯定妇女贞节、愚孝,不否定科举,以及色情描写等消极因素。这是作者世界观庸俗落后面的反映。

      《聊斋志异》问世后,风靡一时。沈起凤《谐铎》、袁枚《新齐谐》都属于这类作品。另有体制上和《聊斋志异》对立的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他否定《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赞成“描写委曲”广泛反映社会现实的笔墨,而要求回到古代笔记小说的老路上去,因此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简要而多议论,大大降低了作品的文学趣味。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明朝正德年间,一姓冯的书生清晨遇一娇艳动人的美人,傍晚时分见美人从一座破庙里出来又回去。于是冯生进去一探究竟,对一老头说明自己爱慕女子之心,并硬闯闺房被赶出。

       在回家的路上,又误入自己祖母的弟弟的鬼宅。鬼宅的老太太答应为外甥提亲。

       果然,冯生和十四娘结成秦晋之好。后冯生几翻得罪楚银台的公子被害下狱,在辛十四娘的努力下才得以脱险。

       但经此事后,十四娘对冯生很失望,看透尘缘。第二天容光大变,日渐衰老,半年后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婆了。尽管冯生照顾的很好,还是一病不起,溘然逝去。留下丫头做了冯生的妻子。

       后来,老仆人在太华山见到辛十四娘骑着一头青骡子,对老仆人说“冯郎还好吗?回去告诉他,我已名列仙藉了。”

2、《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晚年又以读书室名自号,称文木老人,亲友称他为文木先生。他出身于一个家门鼎盛的仕宦家族,父亲去世之后,吴敬梓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却遭族人侵夺欺占,看尽了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吴敬梓不善治产,却挥霍无度,又性喜交友,慷慨好施,几年之间便“田庐卖尽”、“奴仆逃散”。族人斥之为败家子。吴敬梓不得不“失计辞乡土”,迁居南京。移居之后,吴敬梓已经很是穷困,却为了修复先贤祠,毅然卖掉最后一点财产——全椒老屋。此后,他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冬夜无火御寒,便邀上朋友绕城绕城墙而走数十里,谓之暖足。54岁往扬州访友病故。

       吴敬梓怀着厌弃功名富贵、鄙薄八股取士的心情而写下的《儒林外史》,是古代唯一的一部全面描写一个时代的儒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道路的作品。写有社会各色人物300余人,其中儒生约l00个。作品通过他们对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和命运遭际的描述,揭示八股取士制的不合理,并旁及社会人情风俗的败坏和官场的黑暗,显示封建末期文化和教育的严重危机。

      《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卓越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写实性。同时,吴敬梓对待生活,严肃认真,善于从细心的平常的不足为奇的生活里发现问题,经过他的集中概括,那些可笑、可卑、甚至可恶的事件就特别突出。如马二先生游西湖就是一段精彩的描述。这位

       八股文选家来到这“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地方,西湖秀丽的景色,他全不在意,倒是酒店里“挂着透肥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的馄饨”,引起他“喉咙里咽唾沫”。他看见穿红着绿的城乡妇女,当面相遇,“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而在无人发觉的远处,又仔细端详他们的脸相和他们换衣服的细节,连“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都看得十分清楚。

       吴敬梓讽刺的矛头虽然落在个人头上,但归根结底,扣在社会制度上。如范进中举后母亲之死。这位老妇人本来穷日子过了几十年,但当范进中举暴富,她见到这么多“细磁碗盏”、“银镶杯盘”,一时高兴,大笑一声,往后便倒,一时骤富结果了这老妇人的性命。可见作者处处依靠生活的真实,竭力挖掘生活本质的东西。

       在喜剧性的情节里富有悲剧性的内容,在笑声中满含着眼泪,这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第二个特点。如范进中举,喜而发疯。我们感到好笑,但笑过之后,我们不禁产生怜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是一个考了20多次的老童生,家里穷得要卖老母鸡去换早饭米,一时高中怎能不叫他兴奋过度而神经失常呢?

      《儒林外史》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王玉辉这个受礼教毒害的老秀才,他鼓励女儿殉节,想青史留名,但内心十分痛苦。作品通过他女儿殉夫前后复杂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他性格的多面性。在人物肖像描绘上,也有极为成功之处。如夏总甲的骄横无赖相。“外面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拱手,一屁股就坐在席上。”

3、《红楼梦》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红楼梦》是他晚年的作品。曹家的祖上本是汉人,其远祖因被俘,很早就成了满洲正白旗的包衣(即家奴)。后其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下军功,曹家开始发达起来。其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因此格外受康熙恩宠。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前后达六十余年。江宁织造名义上是为皇室管理织造、采办宫廷日常用品的,但实际上是皇帝派驻江南、督察军政民情的心腹。曹家几代世袭此职,控制着江南的丝织业,且康熙六次南巡,便有四次由曹家接驾,并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其显赫富贵可见一斑。曹雪芹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种家境中度过的。康熙死后,曹家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败落下来,家产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子弟们逐渐沦落到社会底层。曹雪芹本人也困顿潦倒,常常要靠卖画才能维持生活。晚年,他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甚至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因爱子夭亡,伤感抑郁,不到50岁就一病而亡。死后,只有壁上琴剑,案上残稿,靠朋友资助才草草殓葬。

       曹雪芹经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使他熟悉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又比较清醒地看到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同时,曹家又以文采风流闻名,曹寅能诗能词,又是名藏书家,还主持刊印过《全唐诗》,这种风雅传统使曹雪芹自幼受到文化艺术熏陶,为他的创作打下生活和知识基础。

       今通行的l20回本《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续。《红楼梦》以其独到的笔墨对封建社会末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剖。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亡的背景上,描写贵族之家贾府家庭内外多种复杂矛盾,揭示封建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从而显示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展示出封建贵族阶级内部产生了具有叛逆思想的人,在他们身上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新思想,构成了对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威胁,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所含的社会内容是十分深广的。

艺术成就

      《红楼梦》表现生活,生动真实,平凡而不肤浅,细腻而不琐碎。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大家庭,迎来送往、婚丧嫁娶、结社吟诗、赏月观花、争气斗口是司空见惯,而在描写这平凡习见的事件里却显示出它的深刻含义。如元妃省亲时的大观园题诗,从生活事件看它只是一种应酬,但从这次大诗会却表现宝、黛、钗等人不同性格和贾府的阔大排场。

       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贾政、贾赦同是兄弟和官僚,尤二姐与尤三姐是一母所生的姊妹,袭人与晓雯同是奴婢,他们的性格并不一致。曹雪芹塑造人物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描绘。如贾母,她是典型的贵族夫人,但又怜老惜贫,她的地位至尊,但在儿孙面前并不板起脸孔,而是有说有笑。她纵容儿孙淫乱,但对男女间自由恋爱又表示反对。她不是一个简单的以维护封建礼法的老顽固面目出现。

       前人多采用单线或复线式结构,而《红楼梦》采用多头复线式网状结构。《红楼梦》以宝、黛爱情和婚姻悲剧作为作品的主线,结合贾府的衰落和众多青年女子的不幸等其它线索,组合贾府复杂多变的生活场面。从纵的发展角度说,它利用贾府存在的多种内外矛盾,作为情节发展的动力,让所写的事件各有其前因后果,一个事件的原因即前一事件的结果,前一事件的结果又成为下一事件的原因。如三十二回“宝玉挨打”,在这之前则有金钏儿之死、结交优伶事件,这两个事件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而在宝玉挨打之后,又引起黛玉、宝钗、凤姐等人的探伤,这样一步紧随一步,逐步形成高潮。

      《红楼梦》的语言成熟优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物对话具有高度的个性化,从中可以看出人物各自的出身、经历、社会地位和文化教养,如凤姐说话尖酸刻薄,粗俗虚伪,干脆果断,一看即知出自她之口。写景状物的语言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如宝钗扑蝶、晴雯补裘、湘云醉卧芍药裀,不仅画面美丽,而且人物神态活灵活跳。

      《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长篇小说。以其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内容,鼓舞人们反封建主义束缚,追求新的理想。也给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创作题材。在清代单是咏叹《红楼梦》人物和故事的诗词即达3000多首。现在《红褛梦》又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出现在银幕和荧屏上,曹雪芹本人也被当作小说的主人公写进小说。

医德高尚的曹雪芹

       据著名民间艺术家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红楼梦》研究专家)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曹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一进: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狗儿姓王,当年他祖上也曾作过小官,因而认识王夫人之父,为贪图王府的权势就认了宗。其后,狗儿的祖父过逝了,家道中落,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方面。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二进大观园收获颇丰,不仅带了好多东西回去,临走时,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

       三进: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了。

其它长篇小说

      《水浒后传》作者陈忱(1613—1670?),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吴兴人。40回的《水浒后传》是100回本《水浒传》的续书,故事沿着《水浒传》的脉络,写32位未死的梁山英雄,在封建黑暗统治压迫下,重举义旗,反抗强暴,抵抗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意旨与《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但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醒世姻缘传》写两世姻缘的冤仇相报故事。前二十二回为前世姻缘,写武城县官僚地主子弟晁沅,生活享乐,射死一只仙狐,娶娼妓珍哥为妾,纵妾虐妻,使嫡妻计氏投缳自杀。二十三回以后为今世姻缘。晁沅因奸被杀,托生为绣江县明水镇地主狄家狄希陈,仙狐托生为其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其妾童寄姐,珍哥托生为妾婢珍珠,于是发生冤仇相报。珍珠被寄姐逼死,狄希陈则备受素姐、寄姐虐待,而寄姐尤甚,对狄希陈用捧打、针刺、火烧、囚禁,乃至以箭相射。后经高僧点明因果,狄希陈持诵《金刚经》l万卷,才“福至祸消,冤除恨解”。透过此作品的描写可以看出一夫多妻制的罪恶以及纲常伦理的败坏。

       出现在嘉庆年间的《镜花缘》,是一部以讥弹黑暗现实、炫耀学问为特点的小说作品。作者李汝珍(约1763年—约1830年),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终生只做过县丞之类的小官。他学问渊博,精通音韵,旁及杂艺。作品写百花神受女皇武则天所逼开花遭天谴贬为人间100名才女。花神领袖百花仙子,托生为唐傲女唐小山。唐傲功名被革,心情不快,与妻弟林之洋泛海出游,由舵公多九公向导,历观海外40余国奇情异俗。唐傲入小蓬莱求仙不返,小山出海寻父。在小蓬莱泣红亭内录得一卷天书,回国后遇上武则天开女试,转世的众女子前来应试,及第后谈学说艺,行令论文,赋诗游戏。后唐小山重入仙山,最后以唐中宗复辟结束。作品有价值部分是前五十回,它借海外诸国讥弹黑暗现实。作品在君子国、大人国、女人国等海外奇国的描写上,又寄寓了社会理想。作品把获谴下界的l00女子写得个个才华横溢,或有文才,或通医理,或精数学,开科应试,个个及第。显然,作者是要证明女子有才能,应受到尊重,这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甲午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一反以前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大力提高小说的地位,利用小说来揭露社会黑暗,宣扬新思想。出现了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作品,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这四者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辛亥革命之后,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盛行一时,前者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流衍,后者则是谴责小说的堕落,传统小说至此已经走到尽头,小说界的新风气、新局面的开创要等待五四白话小说来实现。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