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古文入门> 《古文观止》入门篇> 桃花源记 难度cl-0.0字数405
  • 桃 花 源 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 花 源 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 花 源 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迷不复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顺着、沿着。
       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欲:想要。
       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为:对,向。
       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介词,向、对。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人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作品简介

    虚实怡然桃花源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渔人误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以及桃花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可见桃花源人生活的幸福、民风的淳厚和感情的真挚。最后太守欲问津而不得,刘子骥欲探访而不果,使人更为神往。文章可以分为明显的三部分,并且具有高度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表现手法上,文章真假结合,虚实相生。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情节是离奇的。但文章中的“秦之乱”影射着当时东晋统治集团的残暴,因此人们能强烈地感到主题的真实。

        同时,作者始终注意在虚构故事时结合着逼真的写实。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一句明确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人物的身份职业。刘子骥,也是历史上实有的晋太元时的名士,这就使桃花源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象都是真的,从而加强了作品诱人的艺术力量。

        其次,作品曲折回环,层次分明。作者进入桃花源时途经溪流、桃林、芳草、落花、高山、洞口等景物,在进入桃花源后,也是从远到近,从田园风光到社会人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同时,还以曲折的手法写出渔人的行进过程,使读者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随之变化。

        最后作者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描绘出理想境界,可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这些自然的语言外若枯槁,中实敷腴。例如"乃大惊"三字,就既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又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又如“仿佛若有光”。“仿佛”二字用得既灵活又贴切。既写光线不甚分明,又因为桃花源是虚设的境界,给读者以迷离恍惚之感,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一、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约公元365—公元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出身于衰落世族家庭。41岁前,他渴望进取,但当时社会黑暗,门阀等级制度森严,他不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41岁时,他辞去了仅做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今江西彭泽县西南)县令,作《归去来辞》,此后一直躬耕隐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

    二、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擅长诗文辞赋。其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拟古》、《饮酒》等。其著名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中国古代诗人第一次为人们设立了一个理想国。

        陶诗具有平淡自然、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陶诗在南朝崇尚雕饰骈俪的文学风气之下,影响甚微,但对唐以后的诗歌创作影响极大,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都极推崇陶诗。

    文中人物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年),即宋武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此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十六年了。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辞官归隐后的陶渊明仍关心国家政事。

        桃花源在雪峰山下的武陵渔川,据说刘子骥也实有其人。《晋书•刘麟之传》记载刘子骥“居阳歧”,据戴叔本《水经江水注》“今考阳歧即今石首县西山,在江之南岸”,距武陵不远。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