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左传》选篇> 18、子产论证宽猛 难度cl-6.1字数332
  •     【译文】郑国的子产得了病。(他)对子大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民众轻视并和它嬉戏,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子产)病数月后死去。

        【译文】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政策。郑国(因此)很多盗贼,(他们)从沼泽地招集人手。大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此地步。”发步兵去攻击沼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

        【译文】孔子说:“好啊!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诗经》中说:‘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小休息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这是)施与民众以宽厚啊。‘不要放纵奸诈,用来防范邪恶;遏止盗贼肆虐,恶毒是不害怕美好的。’(这是)用刚猛来纠正啊。‘宽柔对待远方的民众能够使大家亲近,(这样)来稳定我们的王朝。’(这是)用和缓(的政策)来使民众平安祥和啊。还有(《诗》)说:‘不争斗不急躁,不刚猛不柔弱,实施政策平和,所有的福祉汇集过来。’(这是)和平的极致啊。”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哭泣道:“(他)是古代圣贤继承人啊。(【子产继承了】古人仁爱的遗风啊)”

    《子产论政宽猛》文章解析 

    一、文章背景
        宽猛,指宽政和猛政,与后人所说的王道、霸道的意思相近,都是古代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手段。子产临死向他的继承人子太叔传授治国方法时,指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对人民施行宽政。子太叔没有遵从他的遗嘱,结果引起社会动乱,奴隶纷纷起义。后来,他改变做法,对奴隶起义采用了严厉镇压的措施,使国内稍稍平定下来。 

    二、文章结构
        文章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历史,包括子产去世前数月的一次重要讲话,包括他的继承者太叔始行宽政失败,转而施行猛政的教训。后一部分借孔子的话,提出统治人民必须宽猛相济的原则,以及孔子对子产之死的哀悼。 

        文章接着又用太叔执政先宽后猛的不同效果,来说明宽政的弊端与猛政的效果。宽政施行的时候,盗贼四起,“大叔悔之”。改施猛政后,“盗少止”,简直是立竿见影。 

        文章的结尾写了孔子对子产的赞誉和哀悼。 

    三、表现手法
        这篇文章的写法很值得注意。写子产,只写他去世前关于宽猛关系的一次谈话,写大叔,只写他始行宽政,后来改行猛政的不同效果。接着是孔子的话,也都谈宽猛问题。这样,文章的中心很突出,写讲话,写史实,发议论,都围绕着宽猛关系来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是史实与作者的观点有一定距离时,用孔子的权威来纠正可能产生的误解。子产的话、太叔的后悔可能使读者产生宽不如猛的误会。文章用孔子的话提出宽猛相济的观点,纠正了特定时代对宽猛关系的理解的偏颇。这种尺度的把握体现了作者的倾向性。

    《左传》作者及艺术特色

        《子产论政宽猛》选自《左传》。《左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一、《左传》作者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二、《左传》思想观念
        《左传》的思想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即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是儒家政治思想以及观念的反映。

    三、《左传》艺术特色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文中主要人物

    【游吉】
        游吉(?-前507年),字太叔,公孙虿之子。春秋时郑国正卿。年少有仪度,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前522年继子产执政。长于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大国,为政先宽后猛。时郑、宋一带流民结集在雈苻之泽(今河南中牟东北)。他大发徒兵,前往镇压,博得孔子的赞赏。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