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左传》选篇> 4、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难度cl-6.1字数383
  •     【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译文】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译文】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叙事详略有序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本文讲述的事情是发生在齐国自葵丘之盟的时候,楚在齐鞭长莫及的蛮夷之族也潜滋暗长,依山傍水。励精图治,也雄据了一方。当时各诸侯国形势的消长,一方面取决于天时地利国力弱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各国外交的胜算和结盟的成否。

    一、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写在齐伐楚的过程中,桓公“大意失荆州”矫揉取辱和屈完不辱使命以及诸侯订盟的经过。但它并不是平铺直叙地简单记载一下事情的经过,更不是通过作者之口三言两语地发表什么议论,而是一笔一划地来精雕细琢人物的言谈、举止、语气,并通过人物的某些富有特征的言谈活动和典型场面的烘托描写,构成一系列生动的情节,使一次历史事件的经过,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如目睹其事,身临其境。 

    二、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写齐桓公伐楚不成屈完盟诸侯,抓住了这一特殊时期人物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展开铺叙描写,曲尽能事地描绘了齐侯一副恃强凌弱横蛮无理而又少智寡谋的霸主形象,管仲的狗仗人势为虎作伥而节外生枝之能事以及楚使的随机应变,和四角玲珑而又八面威风的无懈可击的对答,特别是屈完的话,不卑不亢,委婉中带有强硬,以如簧之舌流水之智迫使齐侯就范,读来令人拍案称绝。 

    三、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描写中,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各个侧面和层次。其次是本文很注意叙事的详略,详则点滴备述,洋洋可观,略则微言大义,寥寥数语。如前面“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片言只语就把楚齐面临的情况交代清楚。全篇繁略相间,而详写的地方尤多,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左传》作者及艺术特色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选自《左传》。《左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一、《左传》作者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二、《左传》思想观念
        《左传》的思想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即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是儒家政治思想以及观念的反映。

    三、《左传》艺术特色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文中主要人物

    【齐桓公】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年),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屈完】
        屈完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是楚国大夫。以理屈齐桓公,使之退兵而著名。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