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文言名篇》选集> 16、谏院题名记 难度cl-10.0字数210
  •     【译文】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译文】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劝谏如流的《谏院题名记》

        文章首先从追述谏官的来历谈起,指出古时候不设规劝君主的专职官员,从公卿大夫一直到工匠商人,没有谁不可以规劝君主的。只是汉朝才开始设置了专职的谏官。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谏官责任的重大,“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统统集中在谏官身上,要他向皇上讲清楚。谏官的任务可谓太重大了!面对这么重大的责任,“居是官者”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作者都一一论述:办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考虑问题要“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那些急于追求个人名声,和那些急于追求一己私利的人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同谏官所应当具备的品德相去何其遥远!

        从谏官的来历,到谏官的重大责任,再到谏官所应具备的品德,层次分明地一一加以论述,最后以一个反诘句,指出追名逐利的人不配做谏官,很有威慑力量。 

        文章第二部分,在简略地介绍本朝设置谏官的情形以后,侧重阐述了为谏官办公处——谏院题名的意义。天禧初年,真宗颁发命令,设置六员谏官,责成他们掌管谏诤的事情,庆历年间,钱君把谏官的名字题在木板上。司马光担心时间久远,题在木板上的名字会模糊消失,就在谏官办公的地方,把谏官的名字一一刻在石头上使之垂诸长久。至此,笔锋一转,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对全文予以结尾。后来的人将站在这里,一一地指着石头上的名字加以议论,“某人忠诚,某人欺诈,某人正直, 某人奸邪”,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读来更是警策动人。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1039年)进士,累官至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除权御史中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闲居洛阳15年,撰成《资治通鉴》。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起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尽废新法。在相位8月而卒,谥文正,赠太师、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司马光是著名史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资治通鉴》上。《通鉴》是古代编年体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末(前403至959年),体例严谨,考证详实,对史料取舍剪裁得当,叙事条理严密,文笔流畅生动,文风质朴简洁,其中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著名的历史散文片断。亦能作诗,诗风平实有兴寄,如《道傍田家》、《鸡》等,均质朴而寓意深远。尤以五七言绝句见长,如《晚霁》诗,意境幽寂,淡雅含蓄,颇见才情。

    文中人物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年)。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原名赵德昌,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真宗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1004年,辽国入侵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良、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向番方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宋真宗统治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

        宋真宗也是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有《励学篇》《劝学诗》等,宋真宗亦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

        1022年,宋真宗崩于汴京宫中延庆殿,驾崩后葬于永定陵。太子宋仁宗继位,史称“(宋)仁宗以天书殉葬山陵,呜呼贤哉!”七年後,昭应宫遭雷击,被大火焚为灰烬。《宋史》称真宗“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踏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但又以为封禅其实只是为了要震慑强邻辽国。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