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上)> 5、陈太丘与友期行 难度cl-5.5字数364
  •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文章解析

    内容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只用了103个字写活了聪明有礼冷静自尊而年仅七岁的元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反衬的写法:一方是陈太丘的友人,无信又无礼,动辄发怒,张口骂人;另一方是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深明事理,据理驳斥, "入门不顾",态度决绝,很有志气。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无理,一个有理;一个粗暴,一个冷静;一个自秽,一个自尊。 

        作者还特别点出,在那个粗暴无礼的长辈面前能自尊有理的,却是个年仅七岁的孩子,美丑判然,爱憎分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通过传神的细节和针锋相对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相关知识:魏晋风度 
    时代背景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大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魏晋风度的表现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得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年),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就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分八卷,梁代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东汉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荡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世说新语》开启了以记录人物轶事为主的笔记小说。此后如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刘肃的《大唐新语》(又名《大唐世说新书》,宋王谠的《唐语林》,明何良俊的《何氏语林》等,都深受这部书的影响。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故事或成为诗文中的典故,或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如《玉镜台》(元关汉卿作)、《剪发待宾》(元秦简夫作)、《兰亭会》(明杨慎作,或题许时泉)等戏,这都是从《世说新语》的故事发展出来的;祢衡击鼓骂曹、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至今还出现在舞台上。而杨修解"黄绢幼妇"之辞、曹操叫士兵"望梅止渴"和曹植七步成诗等故事,也都为罗贯中写进《三国演义》而成为生动的情节。其它如"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都成了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