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经典必背> 《过秦论》上> 1、过秦论上 难度cl-10.0字数1084
  •     【译文】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的坚固,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以窥视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译文】孝公已经死了,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王都明智而忠诚的,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合纵结盟,以离间秦国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民众。于是,六国的谋士,其中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合纵抗秦的主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士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追击逃走的败兵,将会有百万人死亡,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来;秦国趁着有利的条件,乘着好的形势,宰割诸侯的国家,占有诸侯的山河。强大一些的国家请求接受归顺,弱小一些的国家则前去朝拜称臣。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译文】等到秦始皇即位,他发扬了六代君王遗留的功业,挥鞭用武力来征服各国,吞两周而失去诸侯,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各种刑具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部落首领,低头系在脖子上,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掌握。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匈奴人不再敢南下放马,六国的勇士再也不敢拿起弓箭来复仇。在是废弃先王之道,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著名的城池,杀掉了许多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阳,销熔兵刀箭头,铸成了十二尊铜人,用这种办法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此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高达万丈的华山,又面对深不见底的黄河,把它作为固守的据点。良将劲弩把守险要的地方,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卒摆着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像是千里长的铜铁铸成的城垣,正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

        【译文】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文章解析

        贾谊的《过秦论》就是讲秦朝的错误,一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谈的是上篇。作为汉朝初期的政治家贾谊,他看到周朝从盛世到衰亡,绵延近千年;秦始皇建立帝国,到二世就爆发陈涉起义,终于覆亡。这件事情震动了汉初的政治家,他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替汉朝制定一套长治久安的方针政策。司马迁著《史记·秦本纪》,把《过秦论》附在后面,是肯定了贾谊所作的这个总结的。

        文中对秦国的形势作了反复的论述。一开头就点出“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极写秦国地势利于固守。接下来写六国“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都同殽函之固相应。到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再点形势。到陈涉起义,又提到“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最后又指出“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这样写,还是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相呼应。在取天下时,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所以要“据殽函之固”来固守。从六国叩关攻秦到秦人开关延敌,还是同退可以守、进可以攻相结合。到了统一天下,秦始皇还要讲究“关中之固”,不知守天下要安抚百姓,不在于讲形势。要是百姓起义,“殽函之固”就失去险要的作用。秦始皇在守天下时不知安抚百姓,还要以“殽函为固”,同时却穷兵黩武,引起人民起义,遭致灭亡。

    作者简介

    一、贾谊的生平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他年少时即以文名著称于郡,20余岁被召为博士,以识见和议论受到文帝重视,不到一年便被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其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权臣不满,终遭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公元前173年被召回长安,任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二、贾谊的文学成就
        贾谊文学上以政论散文和辞赋著称。其政论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雄辩风格,常运用大量历史事实的对比分析利害,善于铺张渲染,气势磅礴,词采富丽,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过秦论》总结秦亡的原因,一开始便大肆渲染六国联合抗秦的浩大声势以反衬秦之强大,后面又极力铺写陈涉的平凡弱小以见亡秦的朝覆亡的教训,极为有力;《陈政事疏》议论时政毫无顾忌,感情强烈,言词激切,极富鼓轻易,从而引出秦动性,均为汉代散文名篇。其《吊屈原赋》、《鵩鸟赋》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前者是谪赴长沙途经湘水时所作,借凭吊屈原寄托身世之感;后者为谪居长沙时所作,据老庄“万物变化”之理以自我排遣。

    文中主要人物

    [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君。姓嬴,名渠梁。

        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他能顺应时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胆改革,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把国都从栎阳(今陕西凤翔南)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进一步实行变法。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

    [陈涉]
        陈涉(?—前208年)名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一说今河南商水县境)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早年曾为人佣耕。首发反秦大业,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建张楚政权,时半年而亡,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

        他和吴广发动秦末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鲜明地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改变社会地位、夺取政权的政治愿望。

    起义后陈涉的经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与其他900人一道,被征发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为屯长。 
    大雨阻路,行将误期,惧获死罪,遂与吴广密谋,以“鱼腹帛书”和“篝火狐鸣”的办法,制造“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的舆论,在戍卒支持下杀死监管尉官,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动起义。进至陈(今河南淮阳),有众数万,称王。遣将攻秦并略取六国故地。

        后来因图享受,骄慢待人,渐失威信,加以六国旧贵族煽惑,致使一些将领不受节制,义军未能协力作战,虽有数十万人,无法抵御秦军反扑,主力周文、吴广等军陆续溃败。

        二年十一月,督众与秦将章邯军激战于陈,失利退走。十二月,被车夫庄贾杀害于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

        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