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古代制度全景>古代教育与科举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发布时间:2017-0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进士卷

一、科举概述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起始于隋朝代。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存在1300年之久。

制度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二、八股文

八股文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八股文的题目大多出自《四书》,也就是以四书中的某些字句为题。大约十字之内的称“小题”;十字之外的称“大题”。如民间广泛流传的清代官吏查嗣庭在科举时以“维民所止”命题,被理解为将“雍正”二字的头颅割去而最终罹祸,可见题目只有四字。

八股文讲究清规戒律,文人写作的时候 需要仔细斟酌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规定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这种八股文形式主义严重,内容脱离现实,毫无用处,而且用孔孟之语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很难发挥应考者的创造力。但是,它也不是一无是处,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它有点类似今天的标准化考试,易于阅卷者掌握标准,有利于避免主观性,增加客观性;其次,它的写作技巧和言简意赅也还值得我们借鉴。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阶段

古代科举示意图
 

1、隋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奠定。总之,隋以考试遴选官吏,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分界线。

2、唐宋

       唐朝在人才选拔方面承袭隋制,全面推行了科举取士的办法,并在制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

       宋代的科举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代在形式和内容上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科举录取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注重通经致用。

3、明清

       明朝时高度重视科举,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加强了科举方法的严密。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至清代时,科举制已是日落黄昏了。在制度,科目,内容,形式上多袭前朝,虽颇有新招,却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19世纪末,随着中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其主要表现是废除八股。至1901年到1905年间, 废八股, 改策论呼声迭起, 1905年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即告结束,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大厦已经动摇,旧的政治制度包括教育制度将被取代,科举制不可能独立于封建体制而存在。

宋代科举考试图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