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扩展阅读>古代文化生活全景>古代休闲娱乐

第二章 古代琴棋书画

发布时间:2017-05-14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骚客、包括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现在也常用于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琴棋书画均起源于文献所称的“三皇五帝”时期。

       作为古代文化艺术的典型象征,琴棋书画历来为人所重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四春”的贴身丫头取“抱琴、司棋、侍书、入画”之名,也体现了琴棋书画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地位。

1、琴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松荷酒茶、剑玉扇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古人把玩艺术、闲适生活的标志,更是古人从容潇洒精神品格的再现。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三千多年前,琴已经流行。后来,由于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

       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嵇康弹奏《广陵散》

       在古琴曲中,有一首叫《华胥引》的名曲,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黄帝夜得佳梦,梦中来到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其地“国无师长”,“民无嗜欲”,其国民“美恶不萌于心,山谷不踬其步,熙乐以生。”“黄帝见其国之状况,羡慕不已。华胥国的国民所过的安详自在的生活,正是黄帝心中的理想生活。也可以说,黄帝的华胥之梦,正是他治国的思想境界。”古德先贤的理想,往往通过琴来表达,孔子、庄子也都是琴学大家,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在古琴文化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琴名曲,现存较为大众熟悉的有:幽兰、流水、潇湘水云、神人畅、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渔舟唱晚、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春晓吟、洒狂、凤求凰、欸乃、关山月等。 

相关知识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广陵散》:它的题材源于《聂政刺韩王》故事,讲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其子聂远以泥瓦匠身份行刺韩王失败,逃人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再次入宫利用弹琴之机刺死韩王,以了心愿,但他也因此而被杀。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此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平沙落雁》:古琴曲,明朝此曲名为《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近三百年来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运用了琵琶特有的表现技巧,表现古代战争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十分生动。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汉宫秋月》:最初为琵琶曲,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表现宫女幽怨悲泣的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曲、江南丝竹等。

      《梅花三弄》:相传晋桓伊以笛吹奏《梅花三弄》之曲,南朝至唐—直为笛曲,曲名或为《梅花落》,表现的基本为怨愁离绪的情感。明清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多表现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因梅花为中国文人生命情调的象征,此曲以音乐形式表现了这一内涵。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原为琴曲,唐代显庆二年,吕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调。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乐曲以清丽明快的旋律描绘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

      《胡笳十八拍》:原为一首长篇诗歌,蔡文姬作。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二儿女。她在塞外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用重金赎回文姬。蔡文姬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唐以前就有了为蔡文姬诗配乐的《胡笳十八拍》琴歌,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幽怨。现代改编本以琴曲、管子独奏较有名。

知识拓展—成语

       化剑为琴:指琴剑相合,歌颂正气,弘扬文武之道。

       卖剑买琴: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琴瑟和鸣: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剑胆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琴心剑胆: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2、棋

       博:古代把棋艺通称为博弈。“博”是象棋的前身。由二人对局,各执六枚棋子,因此又称“六博”。棋盘呈方形,又称曲道。南北朝时,在六博基础上出现了象戏,棋子有上将、辎车、天马、卒等。棋盘纵横8道,64格。棋子分黑白,置于格内。当时人认为棋子有象征意义,故称象戏。

       弈:“弈”指围棋。产生比象棋早,春秋战国时已流行。因其以围占地盘分胜负,故名。由于具有很高深的战略战术思想,所以历来是军事教育内容之一。宋代都市棋院中有专业的“棋工”,明朝出现围棋“冠军”称号,清代产生众多围棋专著。

       围棋历史悠久,在古代历史长河中,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都有一批棋迷,有关他们的轶事也不胜枚举。 

       阮籍棋终奔丧。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人豪爽,放荡不羁,很孝敬老人。但是,有一次他与朋友下棋时,家人来告诉他说:“您母亲去世了,家里叫您赶快回家。”这时,阮籍的朋友听说阮籍母亲去世,也立即站起身子。然而,这时阮籍却不急不忙地说:“我现在立即动身回去,母亲已死;我下完棋后再回去也是一样。”并执意要与朋友坐下来下完这盘棋。当他与朋友下完棋后,他才回家奔丧。他见到母亲遗体后,嚎啕大哭,饮酒三斗,吐血数升,差点丧命。故有天下棋痴之称。 

       王景文临死也要下完棋。南北朝宋明帝时,围棋高手王景文孤高自傲,得罪了皇帝宋明帝。所以,宋明帝就找了个借口赐死王景文。当宋明帝圣旨送到王景文家中时,正逢王景文与友人对弈。公差向王景文宣读了赐死圣旨,要王景文马上饮毒酒。但王景文只把圣旨接过来看了看,就把圣旨放在棋盘下,又与对手继续下棋。公差再三催促,王景文说:“急啥,把棋下完再喝。”当王景文很从容的下完棋,收拾好棋盘棋子之后,向对手说:“棋艺之乐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而皇帝赐的毒酒只能我独自享用了。”说完后,喝下毒酒而亡。表现出了棋坛骁将的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以下棋为乐,情趣是丰富多彩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输棋赋诗也很有趣。“有一次,王安石与朋友薛昂下棋,他们商定,谁输棋就得写一首梅花诗。在第一盘征战中,被薛昂抓住战机,王安石首先输掉一局,于是赋诗道:‘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王安石赋诗后,总结了上盘攻势不力的教训,每次下子攻守兼备,连出妙招,最终战胜薛昂。于是就有了王安石下棋连赋梅花诗的美传。”

3、书法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摩本

       写字作画,是古人高雅生活的表现形态。“书”指书法,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各类书写形式。

       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发明的可能地点有三个:山东日照两城镇、曲阜、新郑,最有可能是曲阜。

       书法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4、绘画

张大千山水画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为绘画艺术产生的标志,那么她生活的时代可能晚了一些,晚于汉字的发明200年。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回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 

全部评价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