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上)> 26、赵普 难度cl-7.0字数208
  • 赵 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 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 

        由于卷帙浩繁,修史时间仓促,问题颇多,甚至有纪志表传间互相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之类的现象。故历来指摘者颇多,自明代起,就有许多史家着手重修,成书者有王洙的《宋史质》、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维俭的《宋史记》、钱士升的《南宋书》、陆心源的《宋史翼》等。顾炎武、全祖望、章学诚等亦计划重修而未实现。但《宋史》保存了最大量原始资料,仍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著作。

    性格坚韧不拔的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北宋初期,赵普是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 

        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手不释卷,攻读《论语》,提高处理政务的能力;犯颜启奏,举荐人才。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人们赞赏的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作者叙事简洁,细节描写出色。如写赵普荐人:连用了"奏"、"复奏"、"又……奏"、"复奏",与太祖的"不用"、"亦不用""怒"和"卒用"比配着写, 使得气氛一次比一次紧张,达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急转直下,"太祖乃悟"。颇有些像一出悬念剧。而把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太祖为什么再三不肯任用等无助于人物性格表达反而使文章变得拖沓累赘的东西统统略去。 

    相关知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时,朝中任用了许多文人,赵普昔日不学无术的劣势也就更加明显了,君臣们也越发认为赵普的学养不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太祖致太平。'"这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赵普的回答完全是一种牢骚不平之语:言外之意是说,我读书范围是不出《论语》一书,可我当年能够靠它帮太祖平定天下,现在仍然能够靠它辅佐太宗把天下治理好。现今满腹经纶的文臣儒士遍布朝野,哪个又能有我的功劳大、能力强呢?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