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上)> 14、观潮 难度cl-7.0字数308
  • 观 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观 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译文】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译文】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眼睛的盛宴《观潮》

    钱塘江大潮之盛况
        钱塘江大潮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江道约束,自会形成波澜壮观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赶波,浪迭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柳永著名的《望海潮》中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隄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文章结构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点示题旨,揭举描写对象。行文吐墨,亦饱含着激赏之意。"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收拢文势,以示集中写此。接写潮来之壮,进入直接描写。作者观察细微,而又大笔淋漓,由远及近,渐次写来。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水天相接之处,如银线一丝,触入眼帘。以"银线"为喻,见出作者极目远眺之态,立足点高,视野域远,方能看清潮起之时的景况。以"银线"为喻,又写出潮来之前的情境,很有生活实感,不亲临其境,亲睹其状。是决计写不得如此逼真的。"既而渐近" ,因潮头奔卷而来,描写由远镜头,骤然跳成特写。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文势突兀而起,如山峦陡耸,文墨则横泼纵洒,恣肆淋漓,作者倾万丈狂澜于卷面,声、色、形、势四者俱佳。有其色,"玉城雪岭" ,见其"白" ,托喻新颖,环扣上文的"银"字,比喻城、岭,亦见其形;有其声,"声如雷霆" ,比譬形象,显其声威激壮,撼人心魄;有其势,"际天而来" "震撼激射" ,如同自天际压将下来,飞腾激卷,喷玉溅珠,极富动态,蔚为奇观。"吞天沃日" ,欲给焰焰红日洗澡,欲将浩浩苍天吞下,尽夸张之能事,又该多大笔力! 这是极写雪涛之威猛,气派之壮阔。 

        作者眼耳并用,目之所即,耳之所及,尽纳篇中; 作者笔酣墨饱,飞旋挥洒,以动势写动态,大开大阖,文情有如繁管急奏,又有如劲弩连发,读来令人豪兴大旺,意气倍振。然后,作者用杨诚斋(杨万里)诗句"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作结。引用诗句不是炫渊夸博,而是为着证之他人,是增强作者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 

        接着文章转入另一重境界,写"教阅水军"演兵之形。"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一层;"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一层。两层之间,互相勾连,映前衬后。以"分列两岸" 之状,突出"奔腾分合"之势。 

        "奔腾分合" 四字,文词高度简约,而概括的内容甚为广泛,以少许胜多许,生动地描写了战船操演的情景: 时而劈浪疾飞,时而跃波腾起,时而分隔两厢,时而又合舷并驶。虽未明言操舵驾舟本领之高超,但其生动的情景刻画却将此意,尽传句外。"并"字使文意有了迭进。"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写出船上操练的具体情景。"乘" "弄" "标" "舞"的动词要言不烦,出神入化,其龙腾虎跃之状,自可想见。"如履平地" ,写出其从容裕如的闲悠神态,矫健而如此起落平稳,其手段之高明,又自可想见。 

        然而,作者却又有未明言的笔墨暗寓在纸外,这就是,水军操演不是在平波展镜、水浪不兴的江面之中,而是在掀天揭地、"震撼激射" 的江涛之上。如果我们联系上文,就会深察作者在这里作如此描绘的深刻意图,以水涨船高的暗托、烘染来突现水军健儿。尔后,文章进入演阵的实战演习描写。" 倏尔" 以示来得迅敏,也使画面转换显得迅速。作者声态并作地描写了这幅情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以人物隐形,示黄烟之浓; 用"声如崩山"之比,喻"水爆"威力之大。烟雾激卷,爆声震耳,是动的画面,惊魂撼魄。 

        当人们的视线被动的画面所牵引,当人们的心灵被动的情景所粘吸,情景又迅速转入静的画面,"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显示出实战演习的战斗效果。"一舸无迹"与"人物略不相睹"相照应,正是说明战船趁烟雾蔽江时,已疾驶远去。夺魂摄魄的水军实战演习于此结束,文章转入意趣盎然的弄潮之景的描绘。 

        描述弄潮景象,句读以逗号,一气如注。"披" "持" "争""鼓" "迎" "出没" "腾身" 等动词蝉联而下,令人目不暇收。"披发文身" 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 写弄潮儿的猛勇; 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的矫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作传神的刻画。巨浪滔天为弄潮儿设置了险恶的环境; 披发文身,是民间习俗的出色点染。"彩旗" "文身"则相映生色,使文章平添意趣,一幅古代的民间弄潮风俗画,鲜活壮美,悦人眼目。 

        上面所书"溯迎" "出没"只是写弄潮儿"鼓勇"之"勇" ,下面"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的对比成文,则是突出弄潮儿本领之"强"。可见,持彩旗弄潮不是为了装饰,乃是为着"夸能" ,用某一具体的物体把某种无法直接显示出来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地强调出来。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湿"在句中虽轻敷一笔,实在有扛鼎之力。这是对弄潮儿本领的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在对江上的潮、船、人作了恣情淋漓的描绘后,镜头摇到岸上,观"观潮者" 的盛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作者特意点出"十余里" ,迤逦而去,以路途的长显出观潮的盛; 若仅有咫尺,是不见其盛的。珠绮满目,车马拥道,是盛况的具体化。行文至此,作者犹觉不足以尽意,再作侧面烘托。饮食百物,突然猛多; 看棚之内,席地无暇,插足不得。作者溅墨在食店看棚上,运意却在人潮上,真是人山人海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连成一片。而作者写观潮之盛又非目的,乃是以此反衬出江潮之美;否则,江潮不美,何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出现如此景况呢?这实在是兴发此而意归彼的精妙笔墨。 

    文章总案盛事中见衰景的《观潮》
        本文录自《武林旧事》卷三。作者描绘了钱塘观潮的盛况,记录了浙江潮的奇伟壮丽景色,府尹检阅水军的实况和弄潮儿的矫健身手,以及豪民贵宦和帝王后妃等的狂热观潮活动,鲜明地展现了一幅南宋时代都市生活的生动画卷。 

        《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序文中说:"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从本文记述的"豪民贵宦,争赏银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填若箫台蓬岛也"等片言只语中,隐约可见作者对当时举国上下苟且偷安的奢靡风气,流露了"恻恻兴亡之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乱世词人周密 

    周密简介 
        周密(1232—1308)字公谨,号草窗、苹州等,又常自署齐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著名词人、笔记大家。祖籍历城。 

    周密的生平 
        周密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书香门弟,少年倜傥,年虽少而笔力不弱,青年时代参加父辈诗友们的唱和。在这种文学生活的熏陶和实践中,他逐渐"才情诣力,色色绝人"。45岁时,元军破临安,他正任浙江义乌县令,当即卸职回家,从此隐居不复仕。在仕宦生活中,他没有昭著政绩,而在他的诗词中却不乏吟赏烟霞的清新佳作。 

        靖康难后,宋室南渡,战乱中周氏一家16人各自亡命南逃。周密孤身一人昼伏夜行,一天黎明遭金人骑兵追逐搜查,他藏身在一座古祠中才侥幸没有被俘。更加庆幸的是全家在杭州会集时,竞未少一人。南宋初年,随高宗车驾流落江浙的士大夫很多,高宗特许可以占居寺院安身。周家当时就住到了湖州僻小的铁观音寺中,后来迁居天圣寺。到周密时,周家已迁吴四世,可是他们始终都认为自己是齐人。周密曾说:"先公尝言,我虽居吴,必未尝一饭不在齐也,岂其子孙而遂忘齐哉。" 

        周密生届国运日衰、政治腐败之时,没有施展抱负的机运。30岁时,才在临安府尹马光祖名下当一个幕僚,后来在监造药剂的和剂局任过职,还曾监管过建康府的钱库。32岁时,曾奉檄往宜兴督公田,因为措施违背了上司的意图,借口母亲病逝,弃官回家。34岁又出任两浙运司掾。43岁为丰储仓检察。45岁时元军破临安,从此隐居,直至1308年去世。 

    文学成就 
        在隐居期间,周密收集了宋朝的文献资料,辑录家乘旧闻,编录了词集《绝妙好词》,著录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著雅谈》、《云烟过眼录》、《浩然斋意抄》等笔记、诗文评论等著作,为后人保存了一批宋朝文学、文献资料。 

        周密在南宋末年盛负词名,他集合王沂孙、张炎、陈允平等人,结社唱和,俨然是一位领导人物。这时的词坛仍在姜夔格律派词的影响下,词人们偏向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词的内容、题材则由于作家生活面狭窄而比较单薄、单调。周密词虽亦不出此流派规范,但他的词清丽精美,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词人。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