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国学经典> 《千字文》课程版> 第十三课:容止若思 难度cl-2.0字数117
  • 第十三课

    容 止 若 思,

    言 辞 安 定。

    笃 初 诚 美,

    慎 终 宜 令。

    荣 业 所 基,

    藉 甚 无 竟。

    第十三课

    容 止 若 思,

    言 辞 安 定。

    笃 初 诚 美,

    慎 终 宜 令。

    荣 业 所 基,

    藉 甚 无 竟。

        【译文】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

    第十三课

    容 止 若 思,

    言 辞 安 定。

    笃 初② 美,

    慎 终 宜 令。

    荣 业③ 所 基,

    藉 甚 无 竟。

        【注释】
        ①笃初:开始时专心投入。这里指年轻时一心一意的(修炼德行)。
        ②诚:的确,实在。
        ③荣业:名声和事业。

    《千字文》概况

       《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成书时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年~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全书为四言韵语,共250句,包括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部简约生动的小百科全书。用一千个汉字勾画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其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自隋朝开始流行。因为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常采用其开篇语句“天地玄黄”来代替数字。历代大书法家都爱书写它,使得《千字文》成为学习各种书法的范本。

    《千字文》作者简介

       《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字思纂,南北朝陈州项人,南朝梁武帝时曾任员外散骑侍郎,是一位文学侍从之臣。他博学多才,文思敏捷。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 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 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