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下)> 43、神游物外 难度cl-7.0字数685
  • 神 游 物 外
    《庄子》

        孟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神 游 物 外
    《庄子》

        孟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

       【译文】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文章赏析

        解释:神游:身不在某地而在想象或梦境中游历某地。物外: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神游物外" 是三段庄子的文章的总称,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对于樗树是否有为的问题,庄子与惠子展开一番有趣的对话,以狸狌与牛斄为例,阐明了自己对有为与无为的选择与判断标准。本段主要讲的是"无用为用"的道理。惠施对庄子"无用"之说的指责,代表一般的世俗观点。他们认为庄子的学说整个就像一棵臃肿卷曲的臭椿,一点用处也没有。庄子的态度是,有用无用看怎样说。用外在功利的观点看,狸狌有用,但难免"中于机辟,死开网罟"。大的犛牛不能捕捉老鼠,也是无用,但那是以捕鼠的功利标准强加在犛牛身上。庄子的意思是,有用无用不能仅从功利的外在标准看。臃肿卷曲的大椿无用,但这恰好保全了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用处吗?庄子又指出,这些"无用"之物,是不宜在这个处处讲功用的世界中存在的,它另有天地,那就是"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这个世界,也是庄子追求的摆脱功利目标的自在世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 
        作者借庖丁之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解牛为例说明对客观事物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本段主要讲的是依"道"而行、"道法自然"的自由境界。这是一个著名的寓言,人们常从中引申出"把握规律将如何"的解释。实际上,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本意,是寻求如何在矛盾丛生的世界里,获得自由的生存。牛的机体错综复杂,但总有其天然的构造和连接的缝隙。这便是客观上的"道",自然而然。有道者即"道法自然",就是要找到这些构造的边际和缝隙。它们是完成"解牛"之途的"道",犹如由此及彼的道路。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到"心"与"道"的合一,也就是彻底解除自己的主观性,而使全部精神与客观的存在(牛身上的"道"即边际、缝隙)合二为一。如此方可做到"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才能从容于这些边际、缝隙而"游刃有余",无限宽阔,无限自由。 

    第三段《秋水》节选: 
        记叙了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本段记录的是庄子与其论敌惠施之间一场意趣盎然的哲学对话,内容关乎认识的相对性问题,带有诡辩色彩。作为展示哲学家生活的文字,却非常具有文学价值。它突出的是庄子的机趣。他说的"鱼之乐",是禁不住惠子追问的,人类如何能知鱼类的情感呢?庄子知道自己从这方面已不能取胜,于是偷换概念,利用惠施"安知鱼之乐"的"安"做文章。"安"在惠子的本意是"怎么""如何"的意思,庄子偷换了这样的语义,把"安"解释为"在哪里""何处",并说你既问我在哪里知鱼之乐,就等于承认我知鱼之乐了。这是一种朋友之间的耍赖,无伤大雅,反增意趣。试想:两位哲学家,徜徉在流水之上,河水清澈,游鱼往来。哲学家睹物生知,兴致勃勃,就"鱼之乐"为题,一个追问不舍,一个在滑头地躲避,并且回身放箭。天高地迥,流水倒映之间是一场亲密无间的智斗,锋芒相对的言辞中闪烁着机智,流动着幽默,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庄周和《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这部文献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