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下)> 41、论修身 难度cl-7.0字数612
  • 论 修 身
    《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 修 身
    《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懂得礼仪,可立身于世,四十岁时遇事有主见而不迷惑,五十岁时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六十岁时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七十岁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不会超越规矩。”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坚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原壤(孔子的一个朋友)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顺从长辈,尊敬兄长,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残害道德的人。”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自己没有能力。”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什么事都依靠自己,小人什么事都责求别人。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孔子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司马牛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无愧於心,又有什么值得担忧惧怕呢?”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孔子的学生)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尽心竭力、推己及人罢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宽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过分恭敬,左丘明讨厌他们,我也讨厌他们。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看不起他们,我也看不起他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牛车没有輗(连接车辕与架牛横木的部件),马车没有軏(连接车辕与架马横木的部件)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公正无私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自高自大,小人自高自大而不平和大方。”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子夏说:“孔子的变化在于:其看上去很严肃,接近了却很温和,听其说话又觉得非常准确与犀利。”

    孔子论修身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 

        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孔子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人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事故,我们会有上述情绪的发泄,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平和是获得事物客观规律、道德和行为标准的道路。追求实现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调和,天下万物就能生育成长。 

        “随遇而安”是较好的修身方法。孔子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穷,行乎贫穷;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君子是根据他所处在的地位和环境泰然生活行事,不愿有非分的额外的要求和行为。当你富贵时,就要多行善事。取之于社会,用诸于社会。当你贫穷时,也不能铤而走险,做非法害人的事。当你处在未开发的部落时,就要入乡随俗。当你处于患难的境地时,要泰然忍受患难。这样的君子,没有人会生活的不自我满足和快乐。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之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之人。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没有教养、涵养。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有教无类,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的生平 
        孔丘 (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成就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 

        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特点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