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下)> 15、祖逖北伐 难度cl-7.0字数266
  • 祖 逖 北 伐
    司马光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祖 逖 北 伐
    司马光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闻鸡起舞,心怀祖国的祖逖

    北伐英雄
        东晋初年,司马睿与南北门阀士族正热衷于建立东晋新朝廷,进行权力再分配,根本无意于北伐。祖逖不甘故国倾覆,恒存振复之心,主动请缨,要求领兵北伐。本文就是讲述祖逖为什么北伐以及如何请求让他领兵北伐的。 

        祖逖精于用兵,又善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化敌为友。当时豪强武装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相互攻战,他派人说明利害,进行调解,使他们都服从自己的指挥。经过 4 年多的苦战,祖逖率领的北代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挥兵南向。太兴四年(321),正当祖逖抓紧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时,东晋朝廷派戴渊都督北方六州诸军事指挥逖军,并扼制逖军后路。同时东晋统治者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些情形,使满腔热忱的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祖逖北伐不计成败利钝,生死以之,以攻为守,保障了东晋偏安。他以其节烈丰富了民族精神,是东晋北伐的最高典型,与后来以北伐增益个人威望和门户权势者大相径庭,是我们应该敬佩的英雄。 

    文章特色
        《祖逖北伐》通过祖逖所言所行,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文章语言简练,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司马光及其名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代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今划归闻喜、垣曲二县)涑(su素)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卒谥文正, 追封温国公。仁宗宝元二年进士,后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御史中丞。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致力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元佑元年(1086),起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元佑更化",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即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按年记载了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编年史著作。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编成后,宋神宗赵顼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它体例谨严,结构完整,取材广泛,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形象生动。如赤壁之战、肥水之战及李塑雪夜入蔡州等战争场面的描写,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