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古文名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上)> 41、游高梁桥记(其二) 难度cl-7.0字数376
  • 游 高 梁 桥 记
    袁中道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1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糊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游 高 梁 桥 记
    袁中道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1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译文】高梁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译文】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糊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译文】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职。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而家里本来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却舍去享受山水花鸟风光的乐趣,而奔跑在充满浑浊的烟气沙尘的地方,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写下它用来记下我的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而缺乏考虑。

    借景抒情的游记

    文章主旨
        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于其兄长袁宏道的《游高粱桥记》相比,更加侧重议论。 

    文章段落
        本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出游的目的地、时间及同伴,交代道路难行的情况。 
        第二段写春游高粱桥的遭遇,为后文写家乡美景作反衬。 
        第三段由写家乡美景引发议论,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特点 
        这篇游记的特点一是反常人之道,只写杀风景之景色;二是坦率直言,敢于自我批评;三是细节逼真传神,如沙子"中目塞口,嚼之有声"等。

    三袁之小修

    生平 
        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其成就次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主张创新而称誉文坛。他随着两个哥哥,广交提倡革新的名流学者。 

        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来到京城,交游更广,诗文益进。经李贽的推荐,大同巡抚梅国桢慕名数次函邀他去做客,他回信说:"明公厩马万匹,不以一骑逆予,而欲坐召国士,胡倨也!"于是梅国桢派专人,备好马,再次迎接,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他漫游塞上,梅待为上宾。陪同打猎、游览,他每作一诗,梅赞扬说:"真才子也!"离开塞上后,继游齐、鲁登泰山,观日出。这年9月,到吴县,又遍游吴越名胜。不久,他的诗集刊行于世。 

        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34岁时,才在顺天乡试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如是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万历三十六年(1608)秋,从北京回到公安家乡,又先后游湖南澧州、德山、桃源等名胜。次年,在沙市买木船一只,取名"帆凫",装上干粮、书籍、字画,顺长江而下,观石首绣林,怀华容古道,登洞庭君山,吊赤壁古战场,上黄鹤楼,步晴川阁,访六朝故都金陵,宿镇江甘露寺。再转船北上,饱览运河风光,又游到北京。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9月,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这年冬天,他遂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还建造一座柴紫庵作为居所,再不想远游了,但昔日处世之志仍然不移。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袁中道考中进士,年已47岁了,朋友们都为他高兴,争相传告。第二年朝廷授他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在此期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他两个哥哥及自己的著作,写序言另以评价,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1626年八月三十日(10月19日)病逝于南京,终年 57岁。 

    作品 
        袁中道“性灵说”的提出是明代中后期文坛上的一股新潮流, 给近代文艺史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 性灵" 把文学的主体性—人的情感提高到了超过形式的高度, 也把文学的抒情功能重新赋予文学而" 性灵" 对于人的各个层次的情感欲望的肯定也为近代美学最终突破古典美学着了先鞭。由于其一味强调" 性灵" " 不拘格套" ,使文章免不了最终流于街口巷语,过于鄙俚,这是后话。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