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文化元典>诸子百家> 《老子》(上卷)> 第四章 难度cl-6.6字数55
  •     【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老子》概况

    一、《老子》命名由来
        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

    二、《老子》的作者和编著年代
        老子著有《老子》,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三、《老子》的体例结构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四、《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老子》的主要思想

    1.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老子》五千言,前人概括为道经与德经,“道”与“德”虽是其基本范畴,但比较起来,道才是最基本的。“德”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是各类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客观事物得自于道的,故称“德”。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至于五千言中其他范畴,如无、有、无为、不争、虚静,都是对道的本质、特性、功能的表述。老子哲学可以说是唯道主义。

        老子吸取了《易》与春秋时期关于道的思想,把作为规律、法则意义的道发展成为万物本原之道、本体之道,即把道的控制支配功能提升为化生功能和本体质性。在五千言中,道的含义是多义的。有的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本体;有的地方,道是指万物生成的本质;有的地方,道是指规律;有的地方,道是指一种普遍的功能;有的地方,道是指人们所认识到的道理;有的地方,道是指人生的标准。然而从整体上来把握,道的本质是有和无的统一。

    2.知论
        老子对知识、智慧的态度从现象上看似乎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表现出对知识、智慧的重视与肯定。另一方面,他又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似乎对知识、智慧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前一种知,是合于大道之知,人也只有具有这种合乎大道的智慧、知识,才能“行于大道”。后一种智,是世俗的经验之智,是一种聪明巧伪之智,对于大道之知来说,只是一种小聪明。正因为只有“使我介然有知”,才能“行于大道”,所以知识、智慧是很重要的。

    (二)《老子》对后世的影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活水源头

        从中国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老子思想作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活水源头,其重要表现首先是,老子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成体系的哲学。老子提出的“道”,一直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的道论从战国时期到清代(如戴震),都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影响。

        其影响的表现形式有时是显著的;有时是隐蔽的。前者,如西汉初期占统治地位的黄老之学和魏晋时期的玄学。后者如隋唐以后注释《老子》的章句之学和老于思想对隐士和失意文人心态的影响等。许多哲学学派和思想家都从老子的哲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有的汲取老子哲学的方法;有的汲取老子的某些思想以建构自己的体系;有的通过解释和发展老于思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等等。

        不论老子思想的影响是显还是隐,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则是肯定的,这就是老子思想的影响存在于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它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活水源头。

    2.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共同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共同组成的。虽然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流派很多,但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只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而孟子主要是发展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庄子则主要是发展老子的学说,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中华民族文化最有影响的是孔子和老子。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都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儒、道两家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孔子和儒家以人伦为出发点,老子和道家则以自然为出发点。在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和方法上,儒家是立德、立功、立言,践行人伦规范;道家则是体道、悟道以达到“与道同—”。的确,儒道两家对生命价值的看法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尽管如此,儒道两家都把人生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今世,而不是到彼岸天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个共同点是很重要的。正因为有这一共同点,儒道两家在人生问题上才能构成互补。它们的相互补充、互相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重人生、轻宗教的人文精神和传统。很显然,在整个中世纪中国人之所以不像西方人那样沉洒于宗教的迷狂之中,是与儒、道所主张的在生今世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影响分不开的。

        儒和道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看法和互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从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长达两千多年的人文主义精神传统;也使中国文化带有重人群之相与重自然之谐的特色。

    3. 老子影响着道教理论的建构
        任何宗教,除了有它特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实体、宗教活动而外,还要有特定的宗教理论,有学者把这几点称为宗教的基本要素。道教与其它宗教一样,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构筑自己的理论。在中国文化史上,道家学派产生在道教之前,这对于道教理论的构筑带来了方便,它只要借助于道家思想就行了,不必另辟路径。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揭示的是,道教如何借助于老子以构筑自己的理论。

    一、老子生平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生活时代在春秋后期,曾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王室图籍。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二、老子政治主张
        老子的“治道”思想,首开了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德治”之先河,而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老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深刻的表现出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其“民主”和“契约”的精神早了西方几十个世纪。 老子的“德治政治”在汉初经济复苏和发展期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三、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老子》一书中,虽然该书仅有81章5000言,但它文约义丰、博大精深。在该部著作中,老子在阐述他哲学思想的同时,还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他的社会观,人生观,政治观,经济观和军事观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子》可谓说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老子》不仅是中国道教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更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的人,都能从中摄取无限丰富的精神养料。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四、老子荣誉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老子》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老子》的研究,在现时的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家被一版再版。2007年,在已有多种英文译本的情况下,一种新的《老子》译本的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个出版商所争夺,最后哈泼公司以13万美元的高价买下出版权。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