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国学经典> 《经典吟诵》课程版> 8、使至塞上 难度cl-3.5字数55
  • 使 至 塞 上
    唐  王维

    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

    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

    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

    萧 关 逢 侯 骑,都 护 在 燕 然。

    使 至 塞 上
    唐  王维

    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

    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

    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

    萧 关 逢 侯 骑,都 护 在 燕 然。

        【译文】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 至 塞 上
    唐  王维

    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

    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

    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

    萧 关  侯 骑都 护 在 燕 然

        【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时作者奉使出塞,去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并在那里兼任判官,此诗写于去往边塞的途中。

        首联点题,交待出使的目的和行程,说明自己奉命“问边”已经走过了居延。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了“胡天”。这里,诗人仿照古诗用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心情。颈联抓住西北边塞大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寥寥十个字四种景物,对比鲜明,景象雄浑壮观,最后两句写到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候骑(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在燕然山前线。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擅长写景。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征蓬”自比,既叙事又写景,贴切自然。尤其颈联两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景象鲜明,历来为人称道,成为“千古壮观”名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却又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大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对祖国边塞壮丽奇景的热爱,极尽赞美之情。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很是精巧、恰当。

    人物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人物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课件资源 教程评论
我要评价
我要评价 x
请登录后评论